大小。光芒耀眼。一方石床占据了空间的三分之一,那床之上,有一具坐化的骷髅。小乙虽然觉得不自在,但是还不害怕,知道是进到一位前辈高人修行的府第之中了。
周围的墙壁上,横七竖八的刻画着许多字迹和人影符号,在那红珠的对面,一根火红的棒子插在山壁之中。热气正是从那棒子中出。
大致了解了洞中的情形,小乙来到坐化的骷髅跟前,作了一揖,算是对前辈的尊敬。转身看那壁上的刻图,在一个角落,小乙看到一些文字,虽然是前代留下,大致还是能够看懂。
原来,此洞府乃是汉代将军李广的坐化之所。当年李广因为迷路,耽误与卫青约定的战期,回营后屡遭卫青的刁难,因为年过花甲,不忍受卫青之辱,横剑自刎,假死与军中。被葬后,三天后复活,不但伤势尽复,就连三十年未有进展的功法终于再做突破,心性也变得平和,回想多年来宦海浮沉,一时间心灰意冷。最后选了这里作为终老之所。世人只知李广善射,却不知李广的功法来源,都归为祖传。其实不完全是这样。李广幼时与人争执受伤严重,被一道士所救。后来道士留下一套法诀,让其自悟。李广聪颖好学,经过十年的时间终于在法诀中悟出一些东西,不但弓箭之技大进,还创出了利于冲杀的霸枪三十六击。这才有了让匈奴胆寒的飞将军。
虽然李广对道士留下的法诀有所领悟,但是终究没能完全贯通,后来虽然利用假死再做突破,依然没能竟全功。坐化前,李广将法诀和自己的功法心得刻于壁上,留待有缘之人。
小乙看到这里,心里概叹不已。自己与这李广真是缘分不小,自小习得李广之神弩谱,如今阴差阳错的来到其修行的洞府。真是巧到极处。须得再拜上一拜,一来习得其功法,有了师徒之情,二来飞将军李广确是千古名将,表达一份敬仰之情。小乙来到那骷髅跟前认真拜了三拜。这才起来再向那墙上看去。
壁上记载的正是小乙所习之弓箭之术。只是后面多了不内容。小乙看得连连点头,一些困扰心头多时的疑问逐一解去。等小乙看完,觉得洞里变得更热了。于是一边加运转无名功法一边细细体会刻图。由于前面的基础,小乙学得极快,从开弓的姿势到出箭时机把握,以及对敌时情势的把握,那些图案随着无名功法的运转,变得格外清晰,渐渐有了融会贯通之感。
看完弓箭之术,小乙现体内的真气竟然变得更加充盈,似是在内功上又有收获。
顾不得细查,小乙又去看李广得自道人的法诀,开篇说道:“混沌之初,万物皆寂,无始无终,无生无灭,是为无极。此法上可溯混沌,立可证仙神,可名混沌诀”。原来此诀名为混沌。小乙看了几遍,除了一些简单的语句,能够融合先前修习的功法得道一些印证,大多无法理解。所以决定先将法诀记牢,等出去后有机会再详加参悟。
本来记忆力惊人的小乙,不到半个时辰就将一套晦涩难懂的千多字长的法诀记得滚瓜乱熟。接下来看向霸枪三十六击,看着看着回想起父亲传授十三鹰的蛟龙枪法,虽然姿势上大相径庭,但细细揣摩,却也有相同之处,比如克敌求快,力不足求巧,料敌机先,无为造势等等,不过霸枪三十六击更显霸气,一往无前,李广曾用此枪法杀敌无数,实在是战场克敌瑰宝。小乙比划着姿势,现很难达到枪法的变化要求,便将无名功法运用到演练当中,开始慢慢适应其中的变化。只是一招招缓缓施展下来勉强可以,一旦想全力快施展就有些力不从心,最多只能从第一招使到第六招,便后继无力。
小乙知道自己功力不够,也不强求。只把姿势记下,看到末尾,提到洞中光的珠子和火红的棍子,李广称珠子为火龙珠,棍为火龙棍。火龙珠和火龙棍自李广来到这里就已经存在,整个火焰山的热量似乎跟这两件物件有关,只是李广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对这两件东西便细加探究。
小乙对这根火龙棍非常好奇,上面热气腾腾,似是被火烧红的铁棍。小乙试着用手触碰了一下,现虽然热得很,并没有想像当中烫手,试着往外拔了一下,丝文不动。小乙调息半响,再次来到火龙棍前,运起无名功法,用力往外一拔,火龙棍竟然被缓缓抽出。正当小乙高兴的举着左看右瞧之时,从那抽出火龙棍的空洞之中,涌出一道红色的液体,要不是小乙闪得快,一定被喷得全身都是。那液体滚烫异常,落在室中青烟大冒,而更恐怖的是那液体似乎无穷无尽,眼看室中大半地方都已经被红液占领。腾起的青烟让小乙有些头晕,连忙闭住呼吸,寻找出路。但是来路已经被封住,无法回去。
想来李广住在此间,一定有出室的方法。小乙游目四顾,现石床之后有些异样,提着火龙棍跳过去正要查看,不想脚下一空,掉进一个通道。足足滑出二十来丈才缓缓停了下来。小乙惊疑不定,不知道身处何地。拿起阳玉,顺着小路往前。不一会儿,感觉前方透着一丝光亮,小乙大喜,加快了步法,果然,不到十丈,就来到了洞外,此时不知道已是第几天的下午,太阳西斜,天空中见不到一丝云迹。向外看去,上下均无依托,却是在一处断崖的半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