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玄幻魔法>狂神怒战> 【1-03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037】(3 / 3)

妙,实在是妙!我不知道这个词是谁的专利,但他攒出"网络写手"时的心态,可以窥见一斑:如是写手自谦,是因为他不屑于与作家为伍;如是作家戏称,则表明他们从骨子里就瞧不上写手。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好像是"网络文学"出现在"网络写手"之前。

当舆论就"网络文学"这一现象争论不休之时,网易和"榕树下"评选什么"网络文学大奖",闹得满城风雨,尤其是《第一次亲密接触》和《东方XX》热销书市以后,有人首称网上作者为"网络作家"。这一叫不要紧,立即就有人站出来反驳,摆出种种理由论证这一称谓之不妥。那意思是说,在网上灌水的那些个乳臭未干的网虫,也配称"作家"?

于是,后来就冒出了这个"网络写手"的新造词。

姑且不论"网络文学"的提法是否到位,也不论"网络作家"与"网络写手"孰高孰低,仅就写作这一点而言,我以为,写手与作家各有各的优势。

作家原是一个职业,但是,在我国,敢以此为职业的作家,寥寥无几。活跃在当今文坛上的那么多作家,都被文学院和作家协会养起来了,拿着高工资(计划经济的皇粮),赚着高稿酬(市场经济的效益),顶着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的头衔(官场的对应),想写就写,不写也没谁扣他的工资。

网络写手如果不想享受(其实也很难再有这等好事了)这些殊荣,又何必要看重作家的头衔呢?

作家写作,不看编辑脸色的微乎其微,因为编辑控制着话语发表权啊!有的作家为了出书,借钱贷款,出了书不是自己背着四处去卖,然后换得一点报酬,就是躺在书店仓库里"尘埃落定"。

网络来了,千万网虫在网上,总想说点儿什么,总能说出点儿什么。网络写手在网上发的那些个东东,满世界贴,网络写手也许不知道,那些梦想成为作家的男男女女,为了发一篇千字文,拎着土特产拜作家和编辑的门子,好话说尽,好事做绝,有的女青年甚至还要在"献身"文学的祭坛上……就这,有的临了也没能将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因文学而误了一生,因作家梦而抱憾终身。

写手的机会 十倍于作家

作家在传统媒体上发表文章,编辑一个人掌握生杀予夺大权,即使不是故意,但看走了眼扼杀名作的事,也是经常发生的。还是以那个说烂了话题为例,《尘埃落定》游走了13家出版社,在家家吃了闭门羹,一部大作险些就夭折中途。现在,网络写手在网上发表作品,发表权控制在自己手中,广大网民就是最好的编辑,他们给你提意见,甚至帮你修改,营造了一个极为平等自由的创造空间。

于是,佳作就这样在网上诞生了。

"今何在"的小说《悟空传》先在网络上流传,日前被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功德圆满"地完成了它从虚幻的网络到现实的纸质媒体的转换。今何在说:"感谢网络,它使我有一个自由的心境来写我心中想写的东西,它完全是出于自己的一种表达的欲望,如果我为了稿费或者发表来写作,就不会有这样的《悟空传》。因为自由文字变得轻薄,也因为自由写作真正成为一种个人的表达而不是作家的专利。"

还有,"宁肯"的长篇小说《蒙面之城》也是今年网上最风光的小说之一,它在被新浪网大力推介之后,赢得了国内最权威的文学杂志《收获》和《当代》的青睐,《当代》一个星期就完成了审定工作并予以刊出。然后,小说最终落入作家出版社之手,计划今年上半年出书。宁肯说:"《蒙面之城》在公共空间连载的日子里,读者的心情、平等的参与、批评与真知灼见使我体会到一种彻底的平等、自由与互动的现代人际关系。"

今何在对作家的认识就非常独到。其实,《悟空传》和《蒙面之城》上市之日,今何在和宁肯便是名副其实的作家了,用不着谁来封他。"作家协会会员"仅仅是个名份而已,入了协会的,也不一定都是大家认可的作家,不入协会的,只要能拿出叫得响的作品,就是当之无愧的作家。

作家享受着作家的优越,写手拥有写手的自由。

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文学,大多是产生于民间。李白假如走高力士的门子,在文学院捞个一官半职,而不是浪迹山水之间,他能写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名句吗?假如杜甫躺在高级宾馆里,与那些吃皇粮的作家花天酒地,而不是穷困潦倒,住在风雨飘摇的草堂,他能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绝唱吗?

对于网络写手来说,写作也好,发表也好,在网上驰骋是最佳选择。一旦挤入作家协会或文学院什么的机构,成了"职业作家",绝然不会再有网上的那种灵气。

我灌水,所以我存在。灌吧!灌它个水漫金山,灌它个水淹七军。不是作家又何妨?不算文学又怎样?你的作品与网络共存,你的读者与你同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