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玄幻魔法>无双天下> 第九十九章 襄樊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九章 襄樊城(1 / 2)

天色朦胧,行人廖落的官道上,正有一辆马车不紧不慢地朝着远处一座阴气森森的古城驶去。

赶车的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约莫十三四岁,时不时地朝身后的车帘望上一眼,眉宇间有着几分的忌惮。他脸色绷紧,似乎是对远方那座城池抱有深深的戒备,赶车的手指都不自觉地有些抖动。

少年一边赶车,一边念念有词,嘴里偶尔冒出诸如敕天领命群邪辟易之类的道家经咒,大多牛头不对马嘴,但少年也没有太多计较,讲究个心诚则灵。

身后的马车内有一老一小对坐着,年纪不大的小姑娘正在捧着一本道家三十六符篆细细品读,纤细的手指时不时在空中画着,但指法与秘籍上相去太多,没有太多章法可寻。

小女孩的对面是一位白胡子老头,衣着邋遢,右手上提着个做工考究的白玉酒葫芦正抬头饮酒,喝了一口,随即倚靠在布满符篆的车壁上,半是享受半是怜惜道:“可惜了,这剑阁盛产的青梅酒只有一葫。那邓小子也太不会做人了,就不知道请老夫多喝一点。”

女孩没好气地白了老头一眼,许是看书看得累了,索性放下手里的经卷,道:“爷爷你还好意思说呢,都是你非要喝人家的酒。这下好了吧,咱们得去一趟传说有鬼十万的襄樊城。你以前不是说过襄樊城怨气滔天,是天下的大阴之地吗,这次得去那里肯定是凶多吉少了。你看这马车颠簸的,估计外面赶车的破军已经在打颤了。”

老头满不在乎地嗤笑了声,道:“初冬,那小子连喜欢的人不敢去追能有个什么出息,一个大老爷们还怕鬼,我看他肯定是亏心事做多了。难怪最近我怎么总觉得干粮少了好多,肯定是被他半夜给偷吃的……”

小姑娘王初冬闻言瞪大一双明眸,气鼓鼓地问道:“爷爷,你说那些干粮到底是谁半夜偷吃的?昨晚上刚认完错,现在就要反悔啦?”

老头打了个哈哈,喝口酒识趣地转开话题。笑道:“丫头你放心好了,襄樊城是大阴之地不错,但历来有不少高僧道士在那开坛布咒,五百年来日积月累,少说也有不下千道的禁制,一般鬼怪哪里逃得出来。就是侥幸逃出来了,遇上一些个在襄樊入世修行的佛道之士还不是被一剑斩去的命,哪里害得了咱们?你们不是跟陈再道学过什么“受人之托终人之事的礼义”吗?那咱们可不能言而无信。”

王初冬丝毫不给他面子,一拍腰间的钱袋,道:“爷爷,那酒是你一个人喝的,我跟破军可半点都没喝。要不是破军一时心软,我们哪里会被你拐去襄樊城。说好了,到时候我们在城外等你不进去的。”

老头一时语结,望了望小丫头挂在腰间钱袋,到底是被捏住了命脉,只得叹了口气,苦口婆心道:“丫头,别替小石头那没出息的担忧啦,鬼魂一说就像神仙,信则有不信则无。你这么多年来,可曾见过什么神仙没有?若襄樊真有十万不愿投胎的孤魂野鬼,那城内几十万大活人这些年还怎么生存?听说襄樊城内不仅有竹醉美酒,还有极好吃的糖葫芦和赤鸡白狗。”

王初冬修行三十六符篆日数不算太浅,也略微摸到些道家符篆上的玄妙境界,对于世间传说的神仙鬼怪一直持有敬意。

自大瑶湖立衣冠冢,她一路走来,心中所念所想的是赵白羽曾说过的那句,十六岁之前我卑微如蝼蚁,低眉顺眼却无所畏惧,但十六岁之后反而是敬天地敬鬼神敬自己。

王初冬陷入沉思没有搭话,白三文却是呵呵一笑,自顾自地说道:“丫头,你不是学了道家的三十六符篆吗?襄樊城里可是有好多道家高手留下的符篆,你不想去看看?”

临近徬晚,终于到了传说中的襄樊城。白三文掀开车帘,可以望见城墙上的三层高的小楼,城楼匾额写有“摄服万鬼”四字。这位独臂老人神色略微有些恍惚。早年游学天下,也曾跟着这一辈的天道观年轻祖师来过襄樊,那时候两人都不过初出茅庐,一身本事修为哪里入得了眼,自然没有机会去小楼上看看当年吕祖与释家活佛留下的真迹,两个人只能抱着脚坐在墙角下唏嘘感叹,年轻的天道观祖师效仿叶青莲背着一柄木剑,一边抠脚一边看似不在意其实却是把城墙上的一些符篆牢记于心。他还记得那天的阳光遍洒襄樊城的明媚,有女子撑着油纸伞擦肩而过时的娇羞。后来想想,那段游学江湖的岁月总属这段最让人暖心。将近半生的孤苦无依,除了他也只有那个女子最让人挂心呀。只是这么多年了,她肯定也是人老珠黄风华不再的老妪。

白三文望着城楼出神,一旁的王初冬也远远看见城楼上大如牛斗的金色符篆,没有做声。

白三文喝了一口青梅酒,轻轻说道:“据说五百年前此城死守八年,城中死人无数,除去守城的士卒外,大多是被至亲烹杀的。无人独活。因此才有滔天的怨气。听说当时释道儒三家最出彩的几人在此楼开坛施法三年,也未能超度此中恶鬼,城中阴气反而是历时五百年不衰。五百年来死在此城的三教高手不计其数,都想着是能够超度亡灵,攒一份天大的功德好求长生。你看这襄樊雄城,城高二十一丈,底宽九丈,城墙长达十八里,钳有墙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