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吟,如霹雳般,响之炸耳,却又觉身子被巨爪轻轻握住,刹那间扶摇直上了九霄,高至云端。半途吾睁眼而看,却见吾身体正在一条五十余丈,全体青黑蛟龙的前右爪之中,蛟龙摇头摆尾,一路穿行云端,疾行如风。我向下望去,大海之水无边无际,深不知底,小岛成点,浮出换气的巨鲸成蚊,行之不久,便遥遥看到大陆那长长无际的海岸。
海岸边,少太子作揖与吾惜惜相别:“敖风还要赶赴天市,就此别过。你手中那珠子,原是龙宫特产——千年蚌元珠,此珠产于龙宫奇兽——珍贝体内,千年才出一颗,因此得名。除了简易的避水之用外,还可让修者服下,增长水属灵力和修为,对你这样的低阶修者,还可借其服下时那巨大的灵力爆发,满足冲击到金丹的所需的所有灵力,更是可以借其余威,力抗下三九天劫,完成金丹。父王见你为人虽好,但资质却差了些,即便能努力修行下去,你只怕这辈子也是金丹无望,寿元将尽。你修为低微,却立志游历天下,他为此感到可敬,便让我转告与你,要将此珠送你,以便你完成金丹之后,寿元更长,也有更多见历,若是以后有空,再来龙宫作客。”
吾连连称谢,又向少太子问及天市为何物。少太子却是只口不言,笑而不答,再三问之,则有回曰:“天市之秘,尔等低阶修者还是莫知为妙。”再问之天市模样,则曰:“天市乃前辈大能修者借物而造,上边来往交流修者皆在金丹期之上,天市风云际会,造化离奇,言语更是不可说尽,在将来你完成金丹,再来龙宫之时,若能再见,我便带你前往天市,两人畅快一行,如何?”吾知再问也是无用,这才和少太子告别。
看少太子再化蛟龙,腾空而去,我怀揣着那千年蚌元珠,仿佛有做梦之感。低头始数我离家之期,不觉间至今,已有数十载矣。心中念家之想更甚,加之天眷之陆上四大天门,我俱已游历过,龙宫之行,更是广开了世面,认证了许多的奇谈怪闻,便心满意足,起了归途之心。
回程途中,吾无意间在一处潭边,映静水一照,水中的自己,双鬓已是斑白,额上皱纹横满如山,呈一副垂老之相矣。心中隐疼大号,当下便寻一僻静山洞之处,将那千年蚌元珠服下,打坐冲关。
蚌珠服下,但觉体内灵力暴涨,翻天倒海,余将心神纳入一处,抱元守一,神情木然,体内其它地方的变故,俱是不管不顾。仿佛过了许久,待我悠悠转醒,头顶天光布满,细视体内丹田之处,金丹已成矣,然起身打量四周,则先前的打坐山洞已然不见,四周大小不一的碎石遍撒,可能是天劫之故,吾自身却仍是稀里糊涂,浑然不知这劫是什么情况,又是如何安然渡过的。
吾大喜,再寻静水照之,则见己发已恢复以往的黑色,不再灰白,额上皱纹,也如烟消云散般,俱已不见。喜极而雀跃,连忙高高御剑而起,向家的方向往南飞行,途径东南莽莽原始之林,虽吾金丹大成,仍觉旅途危险重重,艰苦非常。
辗转至乡,问及村中儿童,竟不识人矣。再问及何年何岁,闻之更是拍额而叹,竟未想及,七十余载悠悠岁月,就此已悄悄而去。默言寻至村外妻坟前,则见草木丛生间,秋风萧瑟,天地皆悲之感。忆起妻临别之言,没料及果真一语成谶,天人永隔矣!
回至家族,只见故人皆往,倾心可谈者多稀也,倍感寂寥。儿女之模样,已是老态龙钟,颤颤巍巍,见我归来,皆向前抱膝久久大哭。祖堂之前,灵牌林立,俱往的熟悉人名,皆在其上。堂下的一干壮青少幼,老祖宗声呼唤个不停,而我却一个也叫不出他们字号来,更觉悲矣!
故土重返,旧屋久居,思量之下,决定重振家族。选天资之童,教以修者功法修之,设颐养之堂,供族内后辈老者安享余年。如此再历二十年,新修者长成,家族渐兴,但儿女却已老逝,膝下可唤名之人也愈少矣,昔者修道故友音讯也愈渐稀,闲来无事,更觉寂寞矣。
吾在祖堂前黑暗中独坐长久,追忆往事,检点平生之得失,整理游历所见所感,凑得二十二卷简陋文字,印于玉简,加已翻印,发于后辈感悟见历,着人散于修市,供各位看客同享。吾不求于名,亦不求利,只惧此生所坚守之念,空付悲切尔!
久驻堂前,心尤暗想,小卞子之名,当今世上,只怕再无能有人,向我唤起矣!卞和修友健乎?修友关切问好之言,只怕也是寥寥无人矣!遂把玉简名作为:卞和修真记。只望后来之辈修者读此玉简之时,当知这泱泱凡界,曾有过一微尘修者,他游历天下,一路风痛雨苦,却是终生不悔,他的名字,称之卞和!
玉简之所记,纪事十卷,其中四方之游历见识各占二卷,余者二卷,一卷记中州凡人世界千载来凡尘之变,一卷抒鄙人平生修真之途上所有经历的感慨之情,其中多有唏嘘罗嗦之语,还望诸位看客凉之。
剩余十二卷,三卷写奇景胜地,三卷写草木鸟兽,三卷写妖魔人修,最后三卷写龙宫之行的具体以及吾见到的许多猜测推演,传奇传闻。
玉简之中,只因吾修为低微,不能以身犯险,许多地方皆有估妄之言,亦有许多语焉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