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说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对夫妻很富有,但是为了培养孩子“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地在孩子面前装穷,等到孩子考上大学的那一天,他们买了一辆汽车送给孩子,告诉孩子其实他们很有钱,但这对夫妻等到的结果不是孩子的惊喜,而是孩子的反目!孩子告诉他们这十几年来他都是在惴惴不安中度过,因为他担心家里没有钱,他们的隐瞒让他没有安全感,失去了很多欢乐。在现实生活中,在孩子面前装穷的家长很少,但装阔的家长倒是不少。有的家长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自己节衣缩食;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出国留学,全家举债,而孩子根本不能体谅父母的艰难,在国外胡乱花钱,因为孩子觉得父母有经济实力。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家长没有向孩子坦白家庭的经济状况,使孩子产生了误解。我认为家长要向孩子实事求是地讲明家里的经济状况,告诉孩子什么是家庭可以负担的,什么是家庭负担不起的。我觉得这样做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因为孩子也是家庭的成员,有权利了解家庭财务的真实情况。记住:要让孩子活在真实的生活中,而不是虚幻的世界里,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也能减轻家长不必要的负担。
四、让孩子参与家庭的重大财务决策
教孩子理财,就是教孩子过日子。让孩子参加家庭的重大财务决策,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自己很受父母的重视,像个大人,让孩子有很强烈的当家做主的感觉。家庭的重大财务决策包括:买汽车、买家具、买大型家用电器、买奢侈品等。我从儿子上小学开始,就让儿子参加家庭的重要财务决策,我、太太、儿子各有一票表决权,两个人同意就算通过。记得有一次在商场,我看中一个手包,我太太说手包很“土”,可我很喜欢,就问儿子的意见,儿子说:“我觉得挺适合爸爸的。”哈哈,二比一,最后我买下了那个手包。事后,我跟儿子说:“谢谢你,要不这个手包我就买不成了。
”儿子听后显出很得意。还有一件事:因为北京车辆太多,从2008年开始实行车辆尾号限行规定,每辆车一周有一天不能上路。我太太是做业务的,每周有一天不能开车就觉得很别扭,我就想再给太太买一辆车,可太太觉得不划算,不让买。最后,还是儿子把赞成票投给了我,理由是:妈妈方便了,就能更好地做业务,能赚更多的钱。千万别老拿孩子当小孩儿,别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现在的媒体那么发达,就算你不告诉孩子,孩子也能通过其他渠道知道,现在的孩子都早熟。你把孩子当大人对待,让他参与家里的财务决策,实际上就是教给孩子持家之道,对孩子长大后独立生活大有好处。
理财从小事学起
一、让孩子做善事
有一天,我太太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一篇报道:一家爱心关怀医院里收养着几十名弃婴,这些婴儿大多是残疾儿童,由于没有经费,这些婴儿快没有奶粉喝了。医院希望有爱心的人能帮助这些婴儿。我太太就跟儿子说:“咱们买些奶粉给他们送去吧?”儿子说:“好呀,这些小孩真是可怜。”第二天,我太太就买了一箱奶粉,带上儿子,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把奶粉给爱心医院送去了。当儿子拿到爱心医院发给他的“爱心证书”时,非常高兴。儿子不玩的玩具,穿不了的衣服,不用的文具,我太太和儿子都会把它们打包装箱,寄给贫困地区的儿童。我希望儿子长大后,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一个善良的人。
二、让孩子学习独立
我儿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住校,那年他才6岁。全班28名同学,放学后只有他一个人住校。刚开始的时候,儿子每次回家都跟我哭诉,说要回家住。我和太太每次都硬起心肠说:“不可以。”(儿子不在家的时候,我们俩经常流泪。)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儿子有独立的意识。半年之后,儿子已经习惯了住校的生活,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比同龄的孩子强。记得有一次接儿子时,儿子说:“爸爸,我前天上学时没带水杯。”我一听就急了,说:“那你这两天怎么喝水的?跟别人借的水杯吗?”儿子说:“没有借,我就在每次吃完饭时使劲喝绿豆汤,最多的一次喝了8碗,这样我就不渴了。”我听完后觉得很欣慰:儿子会自己照顾自己了。我们对孩子的所有教育,包括理财教育,都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能独立生活的人。孩子的独立意识一定要从小培养。
三、让孩子增加对金钱的欲望
很多父母都不愿意当着孩子的面提钱,认为那样会使孩子变庸俗。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没有人能否认金钱是这个世界上最有用的东西。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经常对他说:“要想买好的玩具,要想穿漂亮的衣服,你就必须有钱。”等儿子大一点儿了,我就跟他说:“要想住大房子,要想开好汽车,要想娶漂亮的老婆,你就必须有钱。”等儿子上小学时,我就对他说:“要想当个有钱人,你现在必须好好读书。”我还经常带儿子去有钱的朋友家玩,让别墅和豪车直接对他产生视觉上的刺激,让他心生羡慕。回家以后,我再给儿子讲那些朋友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故事,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