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眉、张胜刚、袁剑和袁旻都进了天冲序,袁衣要上栖山,洪城的选才正式落下帷幕。周付序长说等两日便有六翼比目鸟自章州来,要那些少年天才们略作准备,待时而发。众家邀亲唤友,大摆筵席,以示登榜之喜,风光荣耀自不在话下,随行的衣服、盘缠也一一被打点好。独那袁衣一家颇费些周折,两日里全家都奔波在凑钱的路上。先是费劲口舌,求遍东、西衙门,立下好几张字据兼保证书,才将胡都府承诺的一半盘缠弄到手,接着剁了好几斤牛肉到何掌柜家谢恩,又借得不少钱。最后,一一登门谢过捐过钱的人家,忙忙碌碌两天准备好了盘缠和衣物等,六翼比目鸟来之前就只剩下最后一件事情:祭祖。
叶家有叶家的祖先,不过是在江城。因此,叶青眉的祭祖远在江城,据说搞得有声有色,极大地振奋了叶家在当地的气势。张家有张家的祖先,就在洪城,因为张都统的身份和地位,张胜刚祭祖时相当之风光,全族上下估计能动的都被拉了去制造噪音,一副不把张家祖先从地下叫醒不罢休的阵势,一时轰动洪城。张家的风光,极大地刺激了袁家,作为本次洪城选才的最大赢家,袁大家族自然不甘屈于人下,扬言要搞一个声势浩大三倍的祭祖仪式。其实,袁家倒没必要非要三倍,踏踏实实地有两倍就可以了。那袁旻迁来不久,和久居洪城的袁家瓜葛便不久远,但有着袁旻九转素士的光环,袁家的长老们声色俱下地陈述了袁旻家族和洪城袁家几百年来的千丝万缕,把袁旻家族上下感动不已,遂毫不犹豫地加入洪城袁家的祭祖队伍,一场三倍于张家的袁家祭祖计划便开始了。
洪城袁家之所以向张家叫板,有着长长的历史渊源。洪城五百年前建城,当时人口不过三五千人,倡议建城的正是组成这三五千人的三大家族:袁家、张家和叶家,其中袁家势力最大,叶家随后,张家居末。可是发展来发展去,几百年的变迁,三家的次序竟然颠倒过来,袁家人口众多却在洪城并不居上流,竟是卖菜、买米等小商小贩,每况愈下。就说最近,张家有张都统,叶家有叶衙辅,都是洪城之主胡都府的左膀右臂,袁家却竟是小官吏,唯一能撑得住场面的是族长、袁剑之父掌管着渔场,也算是洪城五大财阀之一。袁家窝囊了几百年,且有着继续更加窝囊的势头,不想小辈替他们咸鱼翻身,这一口气如何能不一吐为快。
族长,袁剑他爹亲自出马,其他族人在长老们的动员下,全都众志成城,要打赢这场祭祖的硬仗。于是,袁家一天之内重新修缮了祠堂和祖坟,补遗祖先的牌位,重新登记了全族上下老小在族谱里的辈份和名号,浩浩荡荡地在洪城东征西战,总算闹的洪城沸沸扬扬,洪城人人皆知。还好,祭祖只持续了两天,要不然洪城的百姓可都要受不了,那两日市场上的菜贩子、米贩子少了大半,洪城人都快要断粮了。等这些人再回到市场时,发现平日里的主顾们一个个眉开眼笑,东西总是一抢而空。祭祖果然是好事,长不少面子,洪城的小商小贩主力军-袁家班心里想。
自然,祭祖的主角们还是大有所获。袁剑和袁旻的盘缠在族长也就是袁剑之父的力主下全由族里垫付了。袁衣可惜没能上天冲序,只能自筹资金,不过袁衣的爷爷认为袁衣给国家守陵,连胡都府都让洪城出钱了,族里必须表示表示。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族里答应替袁衣偿还何掌柜的那部分钱。袁衣一家欢天喜地,对长老们千恩万谢。不过,既然袁衣在栖山守皇陵,守着龙脉,自然要肩负起顺便光大袁家的使命。于是,长老们商量应该让袁衣带点祖物上栖山,沾点皇家的龙气。
起先长老们的意思是要做几尊泥菩萨,刻上袁家老祖宗的名号和祖训,可惜问了最好的工匠,说至少要一个月才能做好,时间上赶不及,只好放弃。或曰做场法事,便派人去找附近有名的一个道者,岂料给出的价钱还不够人家塞牙缝,也不了了之。眼看着袁衣马上就要启程了,十几个长老在祠堂里急的团团转,难道一个光大家族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要这么匆匆地溜走了吗?他们左晃晃,右看看:新赶做的那尊鎏金老祖像是镇族之宝,不能动;老祖手上的金剑和金简也是万万动不得;堂口的那对铜麒麟倒是可以,可惜袁衣他爹反对,说太重怕累坏了他儿子,也不行;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急的一帮老头都快要跳墙了。
转啊转,有个长老就转到了祠堂边房,他往堂中一望,只见空荡荡的方桌上放着一顶斗笠,一杆拐杖,一个葫芦,顿时心花怒放地招呼众人过来。一帮长老卷开一重又一重的蜘蛛网,清理掉积压在桌面上的碎瓦片,这才从乌烟瘴气的房间里收拾出那几件宝贝。看他们一个个,汗流浃背,灰头土脸,气喘吁吁,却兴奋不已。
“祖上的宝贝,都几百年了,还是这么结实。”一个长老摸着那根拐杖道。
“是啊,这个葫芦擦一擦还是锃亮锃亮的。”另一个手持葫芦的长老说。
“咔嚓”一声传来,一个长老真要给斗笠拍拍灰尘,不料却将斗笠派成了个粉碎,脸色陡变,惶惶不已地望着众人道:“我不小心的。”
“哎呀,怎么回事!”“祖上的宝贝就这么给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