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且看今朝> 第74章 军制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4章 军制改(1 / 2)

“姚全,给我将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赵率教他们几人给叫来。”坐在椅子上的朱由学,放下手中的书,冲着门外喊了声。

房间里除了朱由学外还有一人,茅元仪坐在朱由学的旁边,目光随着朱由学持书的手而移动着。

细瞧那已放在桌上的书,封面书写着这几个遒劲有力的楷体大字‘锦州新军制改’。六个字不言而喻的说明了朱由学又将对军队动手,以往已多次编改,可是整改的结果就是达不到满意度。

四年的时间,四年的沉淀,朱由学身边虽说不是贤才济济,但也无需自己在繁琐的事情上劳心费神,自己只要带给他们那不一样的前瞻性就可以了,做一个总协调人。

朱由学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到窗户边,打开窗扇,望向窗外那在朝阳照射下花草叶上的露珠显得格外的耀眼,面若平波一样,一丝浪花都未起。

房间内分外的安静,茅元仪正在轻声若无声的吹嘘着杯中的热水,小抿上那么一口。热水下肚,顿感一股热量由上至下,到达丹田,然后在散往百骸。全身一激灵,之前浮垮的身子又正经危坐。

笃???笃???笃???

一阵清脆悦耳的敲门声回荡在房间里,耳边传来的声响,使得两个各有所思的人被从那沉静中拉回到现实。

“王爷,各位将军到了!”

门外传来了姚全的声音,醒来的朱由学知道人来了,对着门外说道:“请各位将军进来。”

说话间,朱由学往那书桌后的椅子走去,然后挺腰直背的坐下。

在姚全的指引下,卢象升几人鱼贯而入的进了书房,这间书房,他们也不知道来了多少回,这里的摆设物件什么的都是熟记于心,但礼不可废,该怎么就怎么,不然别说锦州内部了,就是远在京师的朝廷诸公若听闻一丝半点的消息,都能将那斥文传来,情节严重还有可能派人来审讯或直接停职、押解回京。

“参见王爷千岁!”距离朱由学五步之远处,卢象升几人便拱手躬身施礼。

“各位将军免礼,请入座。”朱由学坐在椅子上,伸出左手,空中虚抬一下,然后手指向边上的椅子。

卢象升几人还了谢礼,各自找了自己的位子坐下。

卢象升坐在朱由学的坐下手的第一个位子,坐在他下手的是茅元仪,赵率教坐在茅元仪的下手,而孙传庭和洪承畴二人则坐在对面。

卢象升几人还在来的路上,姚全就已经向他们透露了茅元仪一早就被朱由学叫进书房,两人在房间里谈论了近两个小时。所以,卢象升几人知道此番叫他们前来,肯定会商量茅元仪的职务,其他的事情就不得而知了。

看着下面投送来的目光,朱由学朝着茅元仪点了点头。

接到指令,茅元仪清了清嗓子,不紧不慢的从桌位上站了起来,先是将桌上的几份‘锦州新军制改’以一分发到几人手上,然后才出言道:“王爷,各位将军,我朝立国从太祖皇帝始,至当今天子天启爷,传有十五帝,二百余年之久。宋人王安石曾言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当年太祖所立设的卫所制今已荒废,名存实亡,不能为大明再添精兵良将,再有时易世变,现今火器用度颇广,现有军制已经有所不便,急不利于军队的调度,训练,战争。所以我参谋室经数月下入军队各级之考祥,编出这‘锦州新军制改’草稿。今天拿来给王爷和各位将军参详,若有不妥之处还万望提出。”

茅元仪说完又是行了一礼,回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过了许久,朱由学看时间差不多,众人也该浏览过全文,一声咳嗽声打破了那安静的空间。

朱由学扯了扯嗓子,站起来走到桌子前面,对着坐在下面的几人说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锦州军大部没有在兵部备案,而且锦州军是在战火中一步一步成长并发展到如今淀粉地步的。我也认为我军并不需要和关内或我的老师孙承宗督师他们的军制一样,纵观自嘉靖年间的倭寇之乱到现在的后金之乱,我朝的军队编制,每一次只有改变才能赢得战争,并不是说之前的军制不好,而是随着时间的更替,敌人也在进步,若是我们固步自封,那么等待我们的就是一次一次的失败,失败到再也没有资本来输了,最后直至灭亡。”

说到此处,朱由学顿了下,回身端起桌上的水杯,一阵猛灌,将那干燥的嗓子用温给清润了下。放下已经喝空了的水杯,提高声音接着继续道:“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们都是当今天子的臣子,既然圣上放心我们锦州,那么我们锦州就更应该做出不一样的事情,做出替圣上解忧之事,令圣上高兴之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当年就是在危险困境中起兵冲出那重围,至今谈起,每每都让人感叹唏嘘守广宁城的那些时日。??????。那么艰苦的岁月我们都趟过,难不成还怕这‘兵制改’?”

朱由学的最后一问,甚是敲击在卢象升几人的心底,不停地在他们的心中来回激荡着。朱由学曾经数次都想对军队动大手术,但由于重重阻拦,其中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