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苦营中的大多数人都早已入睡,但在校场之上,还有一个小小的身影盘蹬游走,勤练不已。
“很有意思的练法,很有意思的小子!”
营地阴影之处,一个佝偻着背的老人,饶有兴致地看着校场之中的那个孩子和他打的拳法。
这套叫做“大阵拳”拳法,并不深奥,是秦国几乎人人都会的一套拳法,可这个孩子打的却和所有人都不一样。
“大阵拳”虽然是最基础的拳法,但出之军营之中,一招一式本该是凌厉无比,刚猛惨烈的。可校场中那个小小的身影一招一式打的都是正宗的大阵拳,却没有一丝烈烈生风的霸气,举手投足之间,反而如同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一举一动都吃力无比。
“这种练法虽然古怪,可在劲力境界,却是我所见过的最好一种练法。”
魏武并不知道在暗处,有人在品评着自己的练法,他已完全沉浸一种畅快凌厉之中了。一丝丝的暖流顺着血脉在他体内缓缓翻滚流动,随着每一个动作或急或缓,最后这些暖流渐渐透入到骨髓、脏腑。
太极,这个前世被人几乎都说得滥掉的功夫,却是魏武除了机关之术唯一的资本。
魏武的太极,是前世学到的。那时的他,三十余岁已是百病缠身,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的介绍下,拜了一个民间的师傅。在以前那个时代,武道已是没落,魏武本也只是为了锻炼身体而为,却没想到学到了所谓的真功夫。
武式太极,据那师傅说,传承之武当,是属于武当古太极的一个分支,重在练功养身,而非练拳防身。那师傅的教法也颇为正宗,在正式教拳法之前,足足让魏武练了三年的基本功。
那些基本功虽然没有招式,可即使换到武道昌盛的须弥来看,也是了不得的初级功法。因为,那基本功的每一个动作都十分考究,从简单的锻炼筋骨肌肉,到艰深的控制血髓脑神,可以说人体无有一处是练不到的。
武式太极,重温养,重拳意,却不注重招式,几乎是任何拳法,都可以用武式太极的法门来练习。虽然外表看上去还是原本拳法的招式,可骨子里的东西却完全改变了。
比如魏武用武式太极来练大阵拳。原本的招式是要锻炼肌肉之力,可在刻意用武式之法练慢以后,肌肉松而不驰,骨与骨之间节节贯穿,举手投足之间,力聚而不泻,减慢了血脉流动的速度,从而导致肌肉,骨骼与皮膜筋血在动静之间的力量变换下,渐渐形成了统一。
这种统一,便是须弥武道在劲力境界所要追求的目标。
劲力境界有四个小层次:明劲,暗劲,化劲,罡劲。
普通人搬动东西,使的是力,挥拳打人,也是力。这种力,根据不同人体质,是有上限的,一般普通人挥拳的力量只有六钧上下。而通过特殊方法将力量超出普通挥拳的范畴,便成了劲。
如简单的马步冲拳,力从脚下起,经过小腿,大腿,腰,腹,胸,肩,臂,最后到肘,腕,拳时,这力就已经不是简单拳头的力量了。这样的一拳,包含了力发出后,所经过所有的肌肉骨骼的统一力量,所以打出来后,可以达到三十钧以上。
明劲,就是这样能统一多块肌肉骨骼发出的大力量。任何普通人,只要经过一定训练,都可以练出的。
而暗劲,则比明劲更进一步,发力的时候,还要加上皮膜筋血鼓动的力量。对于普通人来说,晦涩难懂。如果没有专门的武者教授,或者好的功法学习,普通人要练很多年明劲后才会逐步体会到暗劲的作用。
而魏武的武式太极练法,从一开始便寻求筋骨皮膜脏腑髓的统一,所以在役牢那样的环境下,才能六岁练出暗劲。
练了三遍大阵拳后,魏武才重重出了口气,停了下来。不知不觉,他已在伙房呆了半年。
这半年,没有任何一个魏家人来看过他,也没有人问过他的来历,似乎在众人眼中,他天生便长在这个苦营中一般。
劈柴,挑水,搬运食材……虽然魏武只有六岁,可依然做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活。幸运的是,作为伙房的一员,从来不会缺吃的。这样的生活,比起役牢好了许多,魏武的小身板也渐渐壮实起来,个头也长了几分。
而且,魏武也一直没有放弃过努力。每天,除了活计,他几乎把剩下的所有时间都拿来锻炼和习武。
每天早上,离天亮还有很早时,他便早早地爬了起来,开始一天的工作。苦营之中,大约有一千多人,却只有一个伙房,算上魏武,一共只有八个人。所以,虽然一天只做早上和下午两顿饭,可一旦进了伙房,手里的活计便停不下来,几乎要一直忙到日头偏西。
到了晚上,魏武稍事一番歇息,才能开始每天的锻炼。这炼,至少要练上两个时辰,然后便是洗漱休息,待第二日又重复同样的过程。
无人问津,枯燥乏味的生活,并没有击倒魏武。他始终坚信,只要自己不断变强,变得更强,就一定能有机会救出父母。
嘭!一块小小的石头从阴影中滚了出来,魏武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