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心神意识沉浸至体内,魏武只觉四肢百骸气血勃发,疯狂在体内奔走,浑身上下热力滚滚如同在火炉中一般。
“走火入魔了?”
“不,不像。应该只达到走火的地步,离入魔还远!”
意识回归本体,衍龟也突然散发出一道清凉之气,这气直冲头顶百会,与徐寿所留热力一冲,魏武突觉眼前一亮,全身劲力血脉流向尽收眼底。
这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觉,魏武并非真的看见了自己体内的一切,而是超出了常人五感之外的一种感觉。
他脑子里,浮现出了一副清晰的人体结构图像。那图像中,红色是奔涌的血流,蓝色是勃发的劲力,红与蓝纠缠一片,或深或淡,或浅或浓,形成了十万百千个节点。
所谓罡劲,乃凝劲成罡。劲不能凝,则罡不可成。
可劲也为力,凝劲之时,必然会对血管肌肉形成压迫的力道。血肉之躯,所能承受的力道远不必金石器物,一个不小心,便会造成血管崩断,肌肉崩裂。
人之发力,起与腰身。要凝结罡劲,也必先在腰下丹田之内,搬运气血凝聚罡劲之源头,俗称开辟劲泉。
凝聚气血,对于即将到达罡劲层次的武者来说,并不难。
难的就是凝聚气血的多少。
凝聚得多了,气血深厚,在搬运其他血脉之时,所爆发出力道必然极强,说不得一下便冲爆血脉。
如若少了,气血不足,虽然能安全通过其他血脉,却也起不到锤炼的作用。发劲之时,离开劲泉不远便会急速减退,当到拳头上时,十成劲能留下五六分便是好的。
因此凝聚气血的度极为重要,所以一般武者冲击罡劲时,要么锤炼筋骨血脉已久,要么必有强者引导一二。
可魏武,年岁尚幼,本是因为练武走火导致气血暴走,形成突破良机,这突破之时身边也自认没有他人可以帮助。
好在徐寿利用衍龟为魏武衍化出了一道醍醐之气,使得魏武可以内视全身。
魏武不敢一下便凝聚太大的劲泉,因走火之故,体内的劲力气血暴躁无比,他只有在气血流过丹田的一刹那截留一小份,积少成多。
随着气血一点点被丹田截留,暴走的势态也渐渐缓和,原本因走火暴涨的肌肉也渐渐萎缩下来,恢复成了平日地步。
魏武大着胆子,截留更多气血,控制着体内脏腑之内,不断挤压凝聚。
被凝聚的气血,先在丹田之内形成了个大血球,随着内脏涌动,飞速旋转向中心塌陷。
随着被截留的气血越来越多,那大血球却越来越小,体内余下的血液流动间越发粘稠,如汞似浆。
随着体内流动的血液减少,魏武体表的肌肉更是以肉眼可及的速度萎缩下去,很快便形如骷髅。
血液减少,魏武体内自起反应,原本变白的骨髓又渐渐红润起来,新的血液被再次造出。
丹田之中,在新的气血加入后,小血球不但未见变大,反而愈加凝固,几乎成了晶状。
也到关键之时,血气凝聚并非越硬越好,真到了极点,凝血成晶后,不但难以控制其爆发的力量,更是因为无论骨髓有再强的造血能力,武者身体元气也会因此大败亏虚。
在魏武心神控制之下,小血球又开始逆向旋转,原本凝聚的血气开始渐渐向外扩散。
“正是此时!”
神智间一声大吼,体内血球突然散开,湍急的血流如瀑如浪,飞速地冲刷着各处筋骨血脉,魏武整个人,如同气球般再次膨胀开了。
这次膨胀遍布全身的气血劲力极为均匀,不似先前走火之时,仅仅部分肌体变大,而是全身上下每一处同时扩展。
此刻已到了最为关键之时,魏武丹田血球凝固程度之高,已堪比拿捏了气血十多年的成年武者,冲击力之强,也是超乎常人想象。
祸福相依无常,如果魏武在正常情况下冲击罡劲,此刻必然爆体而亡。可他先前走火之时,筋骨血脉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张,而后在汞浆似的血液冲刷下更加坚韧,也方才承受下了晶状血脉勃然爆发之力。
一轮,两轮,三轮……
先是酸软,在第二十八轮后,魏武渐渐感到了刺痛,可却仍然咬牙坚持!
武道无涯,步步荆棘,有着无数劫难。
破罡,便为武者第一劫,也是真正武学大道的根基起始,有上中下九品之分。
一到三品,劲泉如球,凝结罡劲之时,罡力血液流转十八次以下。
四到六品,劲泉如珠,凝结罡劲后,罡力血液流转不得少于二十七次。
七到九品,劲泉如晶,凝结罡劲后,罡力血液流转在三十六次以上,俗称四九之劫。
第三十三轮时,魏武体内已是压力如山,毛孔开始微微张开。体外凉意更一入体,魏武一惊,有些迷糊的神智再次凝炼如一。
第三十四轮,筋骨血脉如同被撕裂般,剧痛无比,魏武死死咬住牙关,一丝一毫也不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