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武侠修真>大剑> 【评点本】072二章 听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评点本】072二章 听戏(2 / 3)

剑戟片曾风行一时。如今还有谁看。每一个时代的文学和艺术。都体现这个时代的风貌。在老太太倒地都要顾虑扶不扶的社会里宣扬侠义。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曲调悲摧如泼。豪迈跌宕。声音柔中起刚。听得常思豪惊心动魄。心道:“跃马城头……他扮的莫不是秦浪川。”待再细听。台上那老生演的亡者鬼魂。只使了几个身段便即退下。这场戏已然收了。刘金吾大感遗憾:“这老生扮得声情并茂。腔调身段都是下过大功夫的。可惜咱们尽顾着说话了。只赶了个尾巴。”

眼瞧旁边一盏裙花飘过。常思豪忙点手唤住。问道:“这戏文唱的是什么。”

女侍含笑万福:“回爷的话。唱的是山西一位老英雄秦浪川击退俺答的故事。”刘金吾道:“这戏字多调促。结合了元杂剧的东西。词句失糙。见筋力而不合旧谱。唱功武戏却着实是一流【娴墨:词是实。唱是虚。贬实处而夸虚处。可见虚处更美。听不着。又使人恨。作者特搔人痒。贱贱然坏得可爱。真倩肖夫斯基手笔】。戏班子是哪请來的。”女侍微笑道:“爷是行家。这是我们东家从昆山请來的梁家班。只因是唱惯南昆的。今儿唱的戏却是北昆的新戏。多半有些粗疏。让您这行家见笑了。”

刘金吾目露惊喜:“昆山的梁家班。班主莫不是‘仇池外史’梁伯龙么。”女侍笑道:“正是梁先生。刚才扮秦浪川的便是他本人。”刘金吾瞠目道:“怪不得。怪不得。除他之外。料别人也无这般好身段。好唱功。我还怪哩。北昆班子里头。哪有这等人物。”常思豪摆手挥退女侍。说道:“沒想到你还是个戏迷。这梁伯龙很有名么。”刘金吾道:“那是自然。他名梁辰鱼。字伯龙。可是响当当的大人物。不但生得一副好嗓子。更难得的是作词编戏。都是一流。大江南北戏班唱的昆腔里头。很多戏都是他写的。其才不逊唐之崔颢。宋之柳永。真真地是个大才子。”

其时戏行称“高台”。与搓澡修脚的人同流。地位颇低。甚至不如算卦先生。常思豪听他这么说。自感滑稽。笑问道:“大才子怎么不去考取个功名。反來写戏唱戏。”

刘金吾叹道:“他也是时运不济。本來他是苏州府人【娴墨:梁先生怪就怪在这。苏州人又不是甘肃人。为何有仇池外史的号。求高人指点。】。家里世代为官。到了他这。早早在太学捐了个太学生。打算直接在顺天府应试。本來准备充分。学问又好。等了一年。到考试前几天。忽然家中传來消息说祖父亡故。他忙收拾回家。治丧守孝。期间发愤苦读。努力更胜从前。三年满后复出。结果临进考场之前。消息又來:父亲又亡故了。他顿足捶胸。只好又回家守孝。如此又过三年。他踌躇满志。决心一定要考上。但是家中老母因亡了丈夫。这三年來病病恹恹。常常卧床不起。实在让人放心不下。老太太见他如此。便说你去吧。你青春不小了。总被老人耽误拖累也不是个事。你放心。这回就算我死。也不给你送信。梁伯龙是个大孝子。哪听得这个话。宁肯不考。也要在家伺候母亲病好了再说。老太太苦劝他不听。眼瞅着考期临近。再不动身就赶不上了。急得什么似的。对他又打又骂。他仍是不走。老太太实在沒办法。说想吃鲤鱼。命他去买。结果梁伯龙买回來一看。老太太已经上了吊了。桌上留书一封。只写四个字。你猜是什么。”

常思豪道:“快去赶考。”

刘金吾拍桌叹道:“正是。唉。这老太太也真是糊涂。多半是三国戏看得多了。竟学人上吊。以绝子之念【娴墨:是戏迷的话。凡事都能在戏上找根据】。可是她就沒想想。这样一來。儿子还能去考么。结果梁伯龙大哭三日。治丧理丧。又守孝三年。这三年他熬得哀毁骨立。可是其志不堕。反而弥坚。第三次又來考试。一路顺风顺水。顺利进了考场。一看考題。正是自己最拿手的。不禁大喜。料想这回不但考得上。而且定能夺得头名。可是他连年守孝。日哭夜哭。身子已然熬得极虚。这一高兴过度。竟然便昏倒了。末了大家交卷。他那还一个字都沒写。”

常思豪听得哭笑不得。觉得此人真是倒霉到了极点。而且霉得出奇。好像老天在特意与之作对一样。和他一比。程允锋那三次科考失败根本就算不上什么了。

刘金吾道:“他十年读书。十年守孝【娴墨:非梁辰鱼一人命舛。千古多少文人皆如此。是文人可怜处。更是可笑处。冷暖唯其自知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都是混蛋话。谁让你非读书、非考试了。】。青春尽逝。父母皆亡。又名落孙山。人到中年。连家室都沒有。心中难过。是可想而知的了。从此心灰意冷收拾回家。不再赶考。花钱建了个大屋。置酒食于其内。邀得一帮天南海北朋友、三山五岳豪杰。不管文人墨客还是道士和尚。只要投缘对性。便当知己亲人一般。大家在一起击剑玩乐。吟咏文章。好不热闹。后來家财渐尽。便又四处闲游访友。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黄河两岸。结识了曲圣魏良辅。这才拜师习昆腔。几年间得尽其妙。甫一登台演出。惹得四方轰动。传开盛名。到各地演出。皆是场场爆满。也算是大器晚成。只是听说近年來他都在江南。沒想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