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九章 百年大计
罗绍东的婚礼***而又隆重,包含了许多蒙古族和汉族的婚庆元素。
今天的冬子,穿着一身崭的中将戎装,威武不凡,一对娘子则穿着传统的蒙古服饰,娇俏可人。整个婚礼仪式虽然繁琐,但安毅早已有心理准备,抱着以观看民俗表演的心态参与,倒也不觉得有多闷。
蒋介石的出席,从一开始就把婚宴的气氛推向高『潮』。
丹巴多尔济激动不已,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女儿的婚礼,竟然惊动了中国目前的高领导人,当一对双胞胎女儿热情地为蒋介石献上哈达,蒋介石躬身笑纳的时候,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掌声具有传染『性』,没过一会儿,举行婚礼的礼堂里,掌声就如狂风暴雨般响起。
随后,担任主婚人的尹继南,郎罗绍东,还有孙瑛浩、温锦、郑子墨等蒙古省『政府』官员以及札丹巴、札穆察拉诺、扬聂姆呼、巴图汗等蒙古议员,纷纷上前向蒋介石致礼,奉献哈达,让喧宾夺主的国家领袖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丹巴多尔济也非易与之辈,他心里非常清楚,现的蒙古实际统治者是谁,安排酒席座位的时候,把蒋介石放到了主位,自己则和义弟安毅坐了一起,以示亲热。
整个婚礼庆典持续了一个小时。
首先是媳『妇』见席间亲友的礼节,向作为男方家长的劳守道和安毅送上鞋靴、荷包、哈达三件礼品,并向席客磕头。郎娘向每一位来宾都准备了礼品——衣服面、马褂、鞋、荷包、哈达和手巾等。
随后,劳守道代表男方家长,丹巴多尔济代表女方家长,对郎娘进行祝福。
一系列仪式过后,便是进餐时间。
秋天正是牛羊肥硕的季节,蒙古不缺的就是肉食,酒宴上牛、羊、猪三牲全上,此外还有叙府和南华空运来的海鲜和鲜蔬菜,宴席后还有热带瓜果助兴,让所有出席婚礼的来宾啧啧称叹。
婚宴结束,已经是下午三点,蒋介石没有休息的意思,兴致勃勃地让安毅陪他去库伦老城区体验下蒙古的民风民俗。
当车队行驶老城区街头的时候,蒋介石才发现,原来上午看到的像上海、叙府一样繁华的城市风景,仅仅限于城区,库伦城东北部的老城区和四周的山上,依旧到处都是灰蒙蒙的蒙古包和低矮简陋的房子,层层叠叠,看起来极为壮观。
好『政府』这些街区兴建了专门的垃圾处理站和厕所,加上现蒙古实行的是严格的卫生督察制度,不管是人和牲畜,一旦被警察抓住随地大***,都会被科以罚款和当众鞭打事主的处罚,空气中没有那种人畜便溺的气息,比起畜力和机车兼用的南京,空气还要来得清一些。
安毅介绍道:“这些蒙古包都代表了这个地区的传统,我们不好随意处置,只好保证水电供应的基础上,本着自愿的原则,对一些蒙古包和棚户房进行拆迁,以富有民族风情的圆顶楼房取代。”
蒋介石有些恍然地点了点头:“我说怎么街头那么多工地”蒋介石突然指着街道两侧堆成数米高的土堆,有些好奇地问道:“他们挖什么?”
安毅示意司机停下,笑着对蒋介石道:“校长,要不下去看看?”
蒋介石忙说好,沈凤道率先下车,随后前后车辆里的二十四名警卫也随即下车,确认封堵住各方的『射』击方位后,安毅这才陪着蒋介石走出车厢。
蒋介石拄着文明杖,安毅和沈凤道的搀扶下,越过挂着牌子的拦阻线,来到堆砌的土堆上,和安毅一起低头观看下面正进行施工的现场。
只见地面被挖出一个宽度约六米,深度超过十米的坑道。坑内几百名工人正不断忙碌,远处一处倒u型的隧道,洞口以内灯火通明,向着南面的区地下延伸过去。
蒋介石一阵惊讶,仔细打量,发现这个工地的工人们分别推着一种像转锤一样的机器,那里不断地敲打着地面,应该是用来夯实地基所用。
联想到春节期间,宋美龄南华京的见闻,蒋介石好奇地问道:“这便是库伦的下水道工程建设现场吗?这个坑道下面凹下去的像是副渠,左右是可以容纳行人通过的便道嗯,有点像是法式下水道的格局,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个深度差不多两三米的副渠,应该便是真正的下水道。”
“校长英明!”
安毅笑着说道:“这里确实是下水道工程的施工现场,目前南华、蒙古和中亚地区的所有城市,都修建的是这种下水道。”
蒋介石宋美龄的影响下,看过几本翻译的法国,对法国的下水道了解得虽然不多,但现看着眼前暴『露』出来的将近半公里长尚未砌石和涂抹水泥的坑道,心中大致估计了一下,觉得这样的工程未免太大了些,目中『露』出疑『惑』之『色』。
安毅见蒋介石依然没有释怀,于是继续解释:
“校长,我们这个下水道的尺寸规格,远比一般下水道要大的多。下水道的标准高度为二点五米,宽六米,中间三米宽凹下去的是真正的引水渠,两边是各宽一点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