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恭带皇甫端到了中军帐。梁中书离座相迎。以他方面大员的身份。如此礼数也算是仁至义尽了。七个兵马都监在下面看着。心中都不悦:“大人对这帮沒功名的草民如此推爱。真是有失朝廷家的体统。”
现在的梁中书哪管他甚么体统不体统的。谁能帮他阵上阵下立功。他就高看谁一眼。和史文恭、皇甫端客气了几句。梁中书诧道:“盗辽主御马者不是还有位段义士吗。怎的不见了。”
史文恭便回道。段景住是个闲云野鹤之人。住不惯军营。今日一大早。他就告辞了。梁中书的邀请却是迟了一步。
梁中书听了。叹息道:“唉。还是我的福薄。与奇才俊士失之交臂。实可憾也。”
既然与段景住失之交臂。和皇甫端可不能再交臂失之。于是梁中书吩咐下去。大摆便宴。款待当世伯乐。酒席上说起照夜玉狮子的來龙去脉。众官儿皆惊。梁中书还要考较皇甫端本事。命人牵了自己骑乘的几匹战马上來。皇甫端只是眼睛一瞄。便把每匹马儿平日里的习性、脾气、长处、缺点。如数家珍一般。列举得明明白白。梁中书的马伕听着先五体投地。大赞皇甫先生好尖眼睛。
七个兵马都监不服。禀过梁中书。也把自己的战马拉上來。要难一难皇甫端。谁知却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皇甫端右手夹菜。左手饮酒。眼中看马。口内批词。目光所至之处。当真是一览无余。再无疏漏之处。就是说书先生也沒这般好钢口。七个兵马都监此时不得不服。心中都道:“原來这大胡子还算有几分旁门左道的本事。”
梁中书见皇甫端果然是伯乐之才。便招请他做自己军中的马医。皇甫端见推辞不得。只得依从了。梁中书大喜。笑道:“得皇甫先生相助。吾军马无忧矣。”
皇甫端这时道:“大人既请我掌马。须得依我一事。”
梁中书问道:“却不知是何事。先生尽管说來。”
皇甫端便侃侃而谈:“军中万马千军。蹄口杂乱。是疫病多发之地。调理之要。在防而不在治。圣人有言。。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若大病已成然后药之。大乱已生而后治之。犹如临渴凿井。急斗铸刀。不亦晚乎。”
梁中书听着。心中陡生知音之感。暗道:“这位皇甫先生果非常人。这番话虽然只说医马。却何尝不是治世之箴言。梁山如今大乱已成。我此來纵能平变。但国家经此一役。也不知耗费了多少国帑钱粮。元气已是大伤。。当日梁山初乱之时。衮衮诸公却在哪里。唉。莫说梁山。只看这天下扰攘。也不知有多少‘未乱’被置之不理。待变成‘已乱’时。甚么都迟了。”
想到丧气处。不由得意兴索然。但还是强打起精神向皇甫端道:“先生所言。令人顿开茅塞。却不知这预防之道。却当如何。”
皇甫端道:“还请大人分拨人手。四下里采买合适药材。或饲马以增其抗力。或熬煮洒于马厩绝疫病根本。虽舍小钱。军马却得泰山之固。”
七个兵马都监听着。心头顿时雪亮:“好啊。果然是千里做官只为财。这个大胡子看着道貌岸然。这下终于把狐狸尾巴露出來了。咱们军中战马虽然不多。但攒鸡毛凑掸子。要花的‘小钱’还能少了。只消这大胡子从中上下其手。打完这一仗后他就是两袖金风了。”
这时。却听梁中书说道:“先生说得有理。就依先生之言。人手钱粮。由先生所欲……”
睢州兵马都监段鹏举听得心头火热。当下挺身而出。慷慨激昂地正色道:“大人。皇甫先生初來。未能深知军中之事。末将不才。愿做皇甫先生副贰。”
其他人亦是争先恐后:“大人。我等愿共襄盛举。”
史文恭见皇甫端得了梁中书重用。心中暗暗替他高兴。此时见群情振奋。他是个直性汉子。哪里识得其中的奥妙。心道:“连这些饭桶都踊跃上前。我岂能不助皇甫先生一臂之力。哼。若说到弄马。哪个能比得了咱们曾头市的男儿。”
当下出列向梁中书拱手道:“大人。皇甫先生总摄军马。麾下不能沒有得力之人。我们曾头市的男儿最善养马。我便给皇甫先生调拨百十人过來。包管滴水不漏。”
皇甫端听着心中一凛。暗道:“糟了。若这梁中书纳了史文恭之言。我事如何能成。”
当下抢在头里开言道:“各位莫要自告奋勇了。助我养马之人。虽以识马性为先。但亦要通晓各处军情人脉。如此做起事來方能事半功倍。史兄的好意。在下心领。但这人选问題。还是由梁大人从军中选拔吧。”
梁中书看着七个兵马都监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这才开言道:“既如此。就由七位都监各挑得力人。助皇甫先生成事。”
七个兵马都监大喜。再看皇甫端时立马顺眼了许多。皆思忖道:“原來这位皇甫先生也是可交之人。”
皆大欢喜之下。众人向梁中书告辞出帐。七个兵马都监又拉着皇甫端说了半天结交话儿。各自兴冲冲地去了。
史文恭在远处等着皇甫端。闷闷不乐。待七个兵马都监一走便问道:“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