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霸宋西门庆> 第九三章 廷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三章 廷议(2 / 2)

而我独强,亦不战而屈人之兵之善法也,”

徽宗笑容满面,突然叹息一声,垂头做沮丧状:“若要西夏出兵,必然许以重酬,,然江南山东俱叛,朝廷国库空虚,如何拿得出财帛,”

侯蒙一听,心惊胆战,急忙拜倒在丹墀下:“我主万岁,户部实在是沒钱了啊,”其声怆然,闻之涕下,

王黼出班拜伏:“我主万岁,臣有一策,可济户部之急,可遣西夏之兵,”

侯蒙一听,如同绝处逢生一般,也顾不上君前失仪,抢先问道:“却不知王大人有何善策,莫非是各位大人捐了粮食后,还要捐钱吗,若如此,社稷幸甚,天下幸甚,”这位侯大人天真烂漫,还想着蔡京、杨戬、梁师成等人家里都是富可敌国,不拘哪里省一抿子出來,也够国家花用几年了,

这一言,却戳在了几大权臣的肺管子上,前些天他们之所以捐了一仓陈粮霉米,是因为形势所逼,不得不填饱那些小兵的肚子,來保卫他们的身家富贵,米粮虽捐,心中滴血之惨状,又有谁知,现在侯蒙还想着让他们捐钱,简直是穷疯了在做中国大梦,

众人如欲杀人般的目光,正做中国大梦的侯蒙视而不见,但王黼的话一字字传入耳中,却如同冰水淋头,让他激灵一下醒了过來,原來王黼说的是,,

“西周末年,犬戎围镐京,国家丧乱,当此时,有周王奋起,封秦以关西之地,秦贪其利,遂鼓勇抗击犬戎,逐北千里,边患终平,秦亦成为周朝屏藩,,今日之势,与当日何曾相似也,我主万岁何不效仿周王,尽以关西河东之地封西夏,利诱其心,必能驱虎吞狼,最后终成大业,”

侯蒙听了,目眦欲裂,正要上前痛叱王黼,却早有一人扑出,大叫道:“我主万岁,王黼此计万万行不得,”定睛看时,却是太尉宿元景,

徽宗问道:“原來是宿卿,,却不知王爱卿之计,如何行不得,”

宿太尉叩首道:“万岁,如今河北已降梁山西门庆,大宋北部,再无国防,其势危急,河东关西,已成天下根本,无河东,岂特秦不可守,汴亦不可都;有关西,则可募秦兵十万,自古秦兵耐苦战,尚足以抗敌,,若两地俱拱手送敌,犹弃万贯家财而欲全身家富贵者,可得乎,望我主万岁明察,王黼之计,丧国之言,万不可从,”

附和着宿太尉,稀稀拉拉跪倒了一小撮,皆齐声道:“望我主万岁明察,”

王黼嘴角上露出一丝讥讽,这些人,不识时务,螳臂挡车,真叫人可发一笑,

其实,这朝会只是做做样子,好证明徽宗并非独断专行的明君,有他们这些重臣的支持,会后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事情早已经定下來了,

只是这些话,徽宗不说,蔡攸不说,杨戬不说,梁师成不说,只有王黼进步心切,奋不顾身,勇做先锋,敢为天下先,只消能升官发财,世人的唾骂,又算得了什么,何况王黼心中,深信自己是在做正义正确的事情,纵然千夫所指,他也是义无反顾,

于是王黼大声道:“我主万岁听禀,,梁山西门庆围城甚急,边兵若不东调,汴梁若失,空留西陲之地何用,边兵东调,若來得少了,难免重蹈当日童太尉覆辙,只有全军尽出,才能与西门庆一战,那时边境无人,西夏若趁虚而入,谁能挡得,因此两害相权取其轻,索性将关西河东之地,暂时‘借’与西夏,诳其兵为我卖命,当其与梁山西门庆两败俱伤之时,我趁时而起,诛叛逆,复失地,还能趁胜追击,扫平西夏,成就一统之功业,此因势利导、千古一时之良机,若就此丧失,必成终天之恨,”

蔡攸、杨戬、梁师成等一大帮人尽皆跪倒,齐声道:“王大人之言,正合人心天意,”

侯蒙、宿元景等廖廖数人连连叩首:“我主明察,”

徽宗慢慢从龙椅上站起,朝袖一拂,正色道:“退朝,不日后,寡人自有主意,”

与此同时,早有人暗中将割地的密约送到了察哥手中,文书印玺,一应俱全,

察哥抚着这些官方执照,感慨万千:“西门庆啊西门庆,我在你手里得不到的东西,却在宋朝君臣手里得到了,你若知之,不知作何感想,哈哈哈……”

又想到:“得了这些文书,接收起边地來,那叫做理直气壮,名正言顺,宋朝边军中,刘法、折家将都是烈性,到时稍加挑拨,正好再起边衅,如此一來,自然是宋朝背约,我大夏人马,只平边陲,再不入中原一步,想让我军和西门庆二虎相争,哼,哪儿有那么容易,”

想到得意处,察哥仰天长笑,这正是:

目光短浅因腐朽,机谋浅薄为贪婪,却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