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长歌长戈> 第1章 楔子:崤山古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 楔子:崤山古墓(1 / 2)

“叮铃铃……”

“靠,这么早谁打的电话啊”周怀瑾在床上翻了个身,眯着眼接通了电话“谁啊?”

“小龙,还没起床啊”

“姥爷,今天周末耶,这么早打电话是不是有好事找我?”

“哈哈,臭小子,还别说,真有事需要你帮忙跑一趟,当然你也会很感兴趣,具体的情况十分钟和你面谈,快点起床,一会姥爷我带早点给你吃。”

……

“哎,都快一周了,到现在还没什么进展,整个考古队都困在这个山里,真是坐困愁城啊!”孙启文在心中默默的发着愁。“也不知道,老师那里怎么样了?”

孙启文河南洛阳博物馆馆长。一个月前,灵宝有一村民意外发现一件文物,孙启文得到后,判断出文物出处附件应该有汉代古墓,于是便带领着一支考古队来到这里——崤山。经过半个多月的摸排和勘察,现在基本可以确定墓葬大致位置处于崤山山脉中一处叫龙爪岭的山峰上。让孙启文感到怪异的是,中原地区的汉代古墓怎么会有洞葬这种非主流的葬制形式出现?五十多岁的孙启文从事考古一辈子,但是基本都是在中原地区开展考古工作,对于这样的墓葬形式的还是第一次接触,这让他多年的工作经验没了用武之地了。现在墓葬的具体位置没法确定,挖掘工作就没法开展,总不能指望十几人的考古队,把这座大山给挖空吧。

出于无奈,孙启文只好给他的老师打电话,请求帮助。孙启文的老师——李寒亭,北京故宫博物馆副馆长、著名历史学家、文物鉴赏专家、北大客座教授。

叮铃一声,孙启文手机上个显示有条短信。还好,这里离最近的村子就只有十几公里,手机信号还是有的。孙启文一看是老师李寒亭发来的消息。

“启文,事已知晓,现推荐一人去你处,如下为来人简历……”

“周怀瑾,男,二十五岁,北大历史系毕业,现于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攻读军史硕士,父亲姓名职业保密,母亲李晓雪传媒大学教授。”孙启文看着短信不禁好奇的低声说道:“老师怎么推荐了一个年轻人,这年纪也太小了吧。耶!好像这个孩子的妈妈是老师的女儿,这个周怀瑾是老师的外孙?”孙启文依稀记得老师的女儿就叫李晓雪。算了,不想那么多了,等人到了再问问吧。按老师的说法,周怀瑾大概傍晚时分就可以赶到,于是孙启文收起思绪,按照短信上的联系电话发了出一条短信,同时也把定位信息一并发了过去。

夏日骄阳总是热情似火,迟迟不愿落下山去。这里虽然不是崇山峻岭,但也是远离都市的山区,白天的暑气在傍晚时分也消散干净,凉爽的山风让人神清气爽。

“孙馆长,有人找你”这时,负责安保的杨斌站在远处大声的喊道。孙启文收回看向龙爪岭的目光,转头向杨斌处看去。只见一个矫健的身影,三步两步的就来到了他的面前。

“孙馆长,您好,我是周怀瑾。”

“欢迎,欢迎”孙启文一边与来人握手,一边借着落日余晖仔细的打量起这个年轻人来。一米八几的个头,浓密倔强的短发,漆黑灵动的双眸,微抿骄傲的嘴唇,硬朗若锋的脸颊,充满活力的健硕身体包裹在一身速干衣内,与孙启文紧握的双手修长而有力。“好一个风采翩翩的少年郎。”孙启文心中暗暗赞到。

“怀瑾,你还没吃饭吧,走,我们先去吃饭,边吃边聊。”说着,孙启文领着周怀瑾向宿营地走去。

晚饭很简单,一碗蘑菇汤,罐头加饼干。周怀瑾也不客气,和孙启文围坐在盛放罐头的纸箱边,一边吃着一边和孙启文聊了起来,坐在一起的还有洛阳博物馆的研究员张若愚,也是这次考古队的副队长。

看着周怀瑾对野外生活的简陋条件毫不在意,孙启文对周怀瑾的好感又增添的几分,不禁心中暗暗感叹道:“现在的年轻人能吃苦的不多了啊!”

“怀瑾,能说说你的情况吗?”孙启文试探的问道

看到孙启文眼中的一丝疑虑,周怀瑾微微一笑说道:“我就叫您孙叔叔吧,因为李寒亭是我的外公。”说到这里,周怀瑾微微停顿了一下,好像是让孙启文消化一下这个信息。

“老师的外孙,老师只有一个女儿,那么这个年轻人就是老师唯一的外孙。”想到这里孙启文看向周怀瑾的眼光一下就热切起来。

“孙叔叔,我的曾祖、祖父、父亲都是军人,母亲李晓雪,您应该认识,现在在传媒大学教书。由于父亲工作的原因,我基本随着母亲和外公长大,所以也是受到外公的影响,从小喜欢历史,所以一直在学习历史方面的知识。另外我还跟随外公的好友易朴老师学习了十年。我属龙,外公一般都叫我小龙,您也可以这么叫我。”

虽然周怀瑾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是还是让孙启文和张若愚震撼不已。李寒亭李老就不多说了,学术界的地位早有定论,那可是泰斗级大师。易朴是谁,可能很多老百姓并不知道,但易朴之名对孙张二人来说却是如雷贯耳,却无缘得见。易朴国内研究易学第一人,无数达官显贵为求易大师一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