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秦岳家的秘事> 第1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1 / 3)

公元一千一百四十三年,经过二十年的修养生息,古城杭州正经历建县以来最繁华的时期。十里杨花飞柳絮,临安夜夜灯火醉。指的就是当时繁荣富庶,西湖上更是灯红酒绿,笙歌艳舞,说不尽的良辰美景,道不完的喜怒悲哀。

不仅杭州,整个南宋,也是经济繁荣最富庶的时期。据统计,南宋的经济发达程度已经超过了北宋,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十里御街,高楼华厦,鳞次栉比,竞奢争阔。数万商家,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挨近宫城,更是官邸林立,红墙绿瓦,豪奴挺立。是时,整个杭州,总人口已经超过一百万,人挤马拥,热闹喧嚣。当时民谚道: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小小的杭州,人口剧增到近百万,每天的人吃马喂,都需外部供应,极大的促进了商业发达,交易频繁,百业兴旺。

这个时候,距绍兴和议已经二十年了,南宋高宗和秦桧为代表的保东南一方,养精蓄锐,待机再举的主和政策已经得到完全的落实,并且效果显著。当年的颠沛流离,屡战屡败,金人的残暴肆虐,百姓的背井离乡,哀鸿遍野渐渐被淡忘,开始习惯于安逸的生活来。

距宫城最近的官邸群中,一座不甚起眼的斑驳大门旁的小门开了。别看这座府邸的外貌不引人注目,其实它是临安城里除了皇宫外最高官员的居所,也就是当朝太师,宰相秦桧的府邸。

秦桧为人低调,不喜奢华,虽为当朝最高之爵位,但府邸并不是临安最漂亮的,占地不广,其色不华,甚至连出入的仆役也个个都低声敛气,不事张扬。

从小门出来一个少年,穿戴简单俭朴,粉琢玉雕,灵气四溢。后面跟着一个老仆,五十多岁,满脸忠厚,不住地小声说着:“少爷,少爷,慢点,慢点。”

少年回过身去,对老仆说:“三爹,早就想出去看看,每天在家之乎者也,我都快憋死了。你说哪最好玩?我们好不容易偷着出来一次,一定要玩个痛快。”

颤颤巍巍的秦三说:“少爷,临出来前,夫人再三嘱咐我们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我们还是到西湖游一游吧?”

“还去西湖,都去了多少次了?三潭印月,花港观鱼,柳浪闻莺,苏堤,白堤,什么断桥不断,孤山不孤,长堤不长,闭着眼睛都能看见。这次我们要找个新奇的地方玩。”少年不同意说。“不行,我们就沿着这条街走,看哪里好,就在哪里玩?”接着又提出建议。

老仆摇了摇头,无可奈何地说:“就听少爷的,就听少爷的,不过时间可不能长,夫人让我们只能玩两个时辰。”

“我知道了,”少年对老仆说。

于是一老一少沿着长街走去。

走着走着,少年忽然说:“我饿了,听说知味斋的小吃特别好,我们到那里去吃点点心?”

“好,好,好。”老仆高兴地说,因为他知道知味斋距这里几里地,比御街安静多了,等吃完后差不多也到回去的时辰了,这样他也省心了。少爷是他从小看大的,知书达理,性情温和,尊重下人,府里上下都喜欢。夫人这样信任他,让他偷偷带着少爷出来散散心,是对他的莫大信任,可千万不能出一点差错呀。

未到知味斋,一座两层木楼门前人群熙熙攘攘,楼里传来鼓声。“这是什么地方呀?怎么这么多的人哪?”少年好奇地问秦三。

“这是茶楼,里边有说书的。”秦三不以为意地说,他做梦也没想到他的命运从此改变了。

“说书的,说书是干什么的?”从小在深庭大院里长大的少年和同龄的市井少年相比,多的是诗书,少的是民间生活常识。

“说书的,就是说的一些英雄或者传说的词。”秦三爹还是没有在意。

“我们进去听听,都说些什么词,能吸引这么多的人。”少年好奇地说。

“你不是饿了吗?我们先去吃饭,夫人不让我们到那些乱七八糟的地方去。”此时的秦三已经有些后悔了,他知道这种地方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万一有什么不测,他可担当不起。

人都有怪癖,你越是反对,越是不让他看,他反而越是好奇。秦三爹的阻拦,不但没有打消少年的好奇,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兴趣,“我们进去听听,长这么大,我还没有听过说书呢。”不待秦三的反对,少年已经钻进人群中了。

少年身材灵活,三钻两钻就挤进人丛之中。可难为了秦三爹,他是既老,又慢,直挤的满头大汗,还边挤边对旁边的人说,“拜托了,拜托了。”终于也挤到已经坐在木椅上少年的身后,不满地嘟囔:“少爷,少爷,你慢点,这可不是在家哪。”

说书的是一个老者,还是一个盲人,五十左右岁,手里拨着弦子,正口若悬河讲述岳飞大战朱仙镇的段子……

开始少年听的眉飞色舞,不知不觉脸色阴沉下来。因为此时,说书人讲岳飞被十二道金牌调回,本来可以直捣黄龙府的大好形势被奸臣彻底破坏,最后惨死在风波亭,而且还是用了“莫须有”的罪名害死的。

旁边听书的百姓,或是激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