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府邸的书房中,卢值带着儿子给蔡邕行礼。
蔡邕满脸笑容地说:“好好,果然是英雄少年,快快入座吧。”
卢明回道:“多谢蔡伯父赐座?”
卢值又与蔡邕寒暄几句便纷纷坐下了。
蔡邕端起茶碗喝了口茶,说:“不知卢大人造访,有何指教?”
卢值说:“指教不敢当,就是仰慕蔡兄之文采,带着小儿来拜会。”
蔡邕呵呵一笑,说:“不敢当。卢大人乃当今大儒,应当我向您请教才是。”
卢值摆摆手:“蔡兄玩笑了,谁人不知蔡中郎的书法矫若惊龙,颜筋柳骨。文章更是璧坐玑驰,妙不可言呐。”
这蔡老头听的哈哈大笑,嘴里说着“过奖了,过奖了”。可心里却心思着,平日很少往来,这一见面就可劲夸我,这姓卢的是要干嘛呀?蔡邕是怎么想也弄不明白。
一旁的卢明是根本听不懂他们说些什么,净说些成语,成语也就算了,还专挑自己没听过的。所以这卢明早就不知神游何方了。
卢值喝了口茶接着说:“对了,不知蔡兄喜好谁的书法,我倒是比较中意我大汉孝章皇帝的草书,那真是笔走龙蛇,草纸上的江山美景呀,当然,还有蔡兄的写的隶书,结构严整,点画俯仰,体法多变。让小弟每次欣赏都是陶醉其中啊。”
蔡邕说:“我那拙作那敢与孝章皇帝比呀,卢大人抬爱了。”
卢值端起茶碗心里琢磨着,这蔡老头还真是不上道,不论聊什么都跟我打官腔。不行,我还得忽悠,没想到我卢值学了这么多年圣贤书全用到这里了。卢值放下茶碗接着说:“我听说蔡兄喜好藏书?”
蔡邕一听到藏书,仿佛有了活力。说:“在下也就这点癖好,怎么?卢大人也有这爱好吗?”
卢值一听,有戏。胸中是顿扫烟霾,阳光普照,春暖花开呀。他奶奶的,终于上道了。但表面仍是不漏声色。说:“我最近偶的一本尊师安乐乡侯的手笔,《令陵笺》。”卢值故意说到这加重了语气。
蔡邕一听到《令陵笺》这三个字,顿时眼冒精光,不知道的以为跟孙猴子学了火眼金睛呢。
卢值一看,哈哈上钩了。接着说:“此等藏书在我手上只是暴殄天物,我又不懂欣赏,所以希望把他送给蔡兄,还望蔡兄不要嫌弃。”
蔡老头心想这等好东西我会嫌弃,开什么“天朝级玩笑”。蔡老头如同孩童见了玩具一般的表情,看的一旁静坐的卢明窃笑。
“卢大人,送我如此贵重之物,某感激涕零,此等珍宝,即使拿我老命来换都是值得的。”蔡邕说完才感到失言了,但说出去的话可收不回来喽。
卢值也没想到他会这么激动,但是总算大功告成也不管那许多。说:“蔡兄严重了,此等藏书本就出自尊师之手,理应归还于您,我这是做应尽之事。”
蔡邕知道自己失态,赶快定了定心神,说:“卢大人有什么事尽管说,蔡邕我鼎力相助。”
废了这么多口舌,就等你这句话呢,卢值干忙拉过卢明。说:“在下是有一事相求”
蔡邕说:“尽管说来。”
卢值说:“犬子一直敬佩蔡兄的学实,想拜在您老的门下学习书法和文章。还望您老收下这顽劣徒弟。”
卢明犯傻了,这哪有的事呀。没想到老爹扯起谎来比前世的自己还6。
蔡邕看看卢明,说:“令郎,生的一表人材,能收这样的弟子,乃是我家门之幸事,求之不得,怎么还用请求。”
卢值一听事儿成了也不管还在懵逼的儿子,拉着卢明就开始拜师。
敬茶,念祷文,扣头.......
半晌过后,卢明就多个师傅。卢值和蔡邕扯了几句闲话,定下了拜师宴的日子,便带着儿子告辞了。
回家的路上卢明问出了心中的疑惑。卢值给他解释其中缘由。
原来,卢值所处的士人一伙的老大,也就是皇上的姥爷,窦武。借着太后的光,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提拔自己的亲戚,卢值多次劝说都没用。卢值虽痛恨宦官集团,但心里明白除去党宦之乱非一日之功,需要从长计议。而这窦武和那傻瓜太后糊涂,在那作死。所以自己就不能和他们玩了,一定要和他们别清关系,才能保得卢氏一族的平安。
而蔡邕,天下人都知道他是个文学家,不沾朝廷之事。卢值这么做就是把自己变成和蔡邕一伙的。
卢值为人低调,很少生事端。虽为士人阶级,但与宦官们往来无仇。所以现在只要让曹节(当时宦官的老大)那伙人看到自己是个舞文弄墨的人,儿子也是跟着蔡邕混的就行了,这样一来阉党也就不会为难自己。
卢明听着父亲的话,才感觉到官场的险恶,体会到了什么是尔虞我诈,人人都为了自保不惜代价,什么手段都会用的。看来这三国也不是好混的。这就更要抱紧大腿了,啊!我的曹大大你在哪里呀?快点出现吧!
又过了几日,曹操和袁绍来了。就出现了前面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