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蜀中兴亡录> 第1章 1-1 古堰岁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 1-1 古堰岁修(1 / 4)

大陆西南的群山深处,有盆地沃野千里。

六百年前蜀郡守李冰在灌州凿开玉垒山,大江水从龙门山倾泻而出,经鱼嘴堤分成内外两江,呈扇形流向广袤的平原。此间草树云山如锦绣,更胜长安三秦。

天成二年。

时值灌州古堰岁修——为了治理水患,保证河道通畅,堰工用杩槎筑成临时围堰,将大江水揽入外江,淘修河床,加固河堤,此谓岁修——岁修之后开闸放水,灌溉平原的农田万顷。

一年前,大唐开国皇帝李存勖死于宫闱中的伶人叛乱,李嗣源新帝即位,先后派了两名监军入蜀,对手握重兵的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传诏安抚。

此时,孟知祥便陪着朝廷钦差一起拜水,祭祀李冰父子,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玉垒山下湛湛长空,奇峰顶上瑞雪初化。

寒冷的天气也阻挡不住从四里乡间闻讯赶来的百姓,朔风将大江两岸的彩棚吹得呼呼作响,各种各样的玩物杂耍、小吃茶酒摊贩如云,走卒的摊架上有荞面凉面、甜水面,牛肉焦饼、黄醪糟,糖油果子、枣蜜饯;摊棚里卖的是蜀锦蜀绣、蜀面具,荷包熏笼、吹糖人,珠翠头面、剪纸画。短褂腰带的农夫和幞头长袍的文人肩挨着肩,满脸风霜的老妇和莲冠襦裙的娘子脚碰着脚。

人流中一干手持钺斧的牙内侍卫分外引人注目,中间簇拥着一个七八岁的孩童。他穿着连珠绫缎的锦袍,外套貂绒锦褂背心,脚上蹬着皂革小靴,总角发鬅系着五色绞绡,皮肤细腻如粉,乌黑的瞳仁正好奇地四处张望,饱满的双颊和微蹙的眉眼没有丝毫的卑贱。

他在一个摊架的案板前停下来,八名年轻的牙兵一字排开。

白发苍苍的老汉提着木槌,炉火上的大铁锅里,糯米饭被他舂得“突突”作响。他嘴里吆喝着:“三大炮!琳琅阁耗子洞的三大炮呐啊!”随着吆喝声,人群将摊架围得水泄不通,铜钱蹦蹦跳跳地被丢上案板。

“这里来两份!”

“三份!”

“我也一份!”案板下响起一个清亮软糯的童音。

案板前的壮汉探出头去,一个五六岁的螺髻小娘子站在下面,他笑嘻嘻地伸手接过缗钱,回头丢给老汉大声吼了声:“好咧!”

说着便挥着粗壮的手臂,从大铁锅里扯出黏糊的糯米饭,糍糅成粑,手指飞花似地分摘三坨,有节奏地打钭出去。糍粑从木板中弹跳而过,跃进前方装有黄豆粉的簸箕里,发出“碰、碰、碰”三响,像炮声一样大作。老汉从簸箕里把糍粑团三个拣为一盘,浇上红糖,撒上芝麻,递到案板前的小娘子手中高喊:“拿稳咯!下一个!”

锦袍男童微微张着嘴,目不转睛地盯着小娘子手上的糍粑。一个绵甲牙兵见状走上前,堆着笑问说:“三郎也来一份吧?”男童立刻收敛眼色,一本正经地回答:“不要。”

这时,不远处响起“退后,退后”地呐喊声,人流纷涌冲撞,“轰”地一声,装满黄豆粉的簸箕被撞翻,在天上翻了个头,豆粉扑天盖地,落到围观人群的头上、身上。案板前乱成一团,端着瓷碗的小娘子眼看就被撞倒在炉火上,锦袍男童一把将她抱住。

几乎就在同时,旁边一个身材高大的青年儒生也了冲过来,嘴里大喊了声“蕊娘!”

男童转过头,只见那个儒生样貌俊朗,随性的装扮与旁人无异,但微陷的眼窝里,却是一双琥珀色的眼睛。男童被他的眼瞳吸引,掣电般的眼神没有丝毫退让,两个人相顾望了一会儿,儒生脸上的表情渐渐化开,露出洁白的牙齿,他拱手笑着朝着男童致谢:“多谢,多谢,没惊到阿郎吧!”

螺髻女童被男孩抱在怀里,眯着月牙儿般的眼睛直往他的脸上盯着看。

白发老汉骂骂咧咧地捡起地上的簸箕,把车架推到旁边继续吆喝。人群不知又发现了什么,簇拥着涌上前方。牙兵将男童浑身上下拍了拍,见他毫发无损,便将螺髻女童抱过来交到了儒生的手里。小娘子双手攀在儒生的肩上,嘴里欢快地朝男童叫嚷着:“看那!往那边走!”随着女童的声音往前,原来是表演蜀戏和响簧的艺人正在各自斗法。几个人与人群一起,刚刚对变脸欢呼喝彩,又向着穿花鼓掌叫好,看了这边看那边,目不暇接。

“三郎,祭礼要开始了,折转回去吧!”牙内亲兵连声提醒,锦袍孩童却仰着头依依不舍地说:“别慌,再看看!”

正在这时,不知是谁大喊了声“起杩槎啰!”

人海再次变得疯狂起来,像潮水般涌向江岸,密密麻麻越集越多,连杨槐、榆柳的枝干上都挂满了人。所有的目光都关注着江心。金堤上矗立起壮阔的杩槎阵,江岸上有堆积如山的竹子、卵石、篱笆、竹缆和竹笼,上百位堰工人手提着一把斧头,光着膀子严阵以待。

“让开!不许挤!”牙兵大吼着企图拨开人群,八名侍卫提着钺斧艰难地保护着男童往外挪动。“四郎!”青年儒生肩头的女童焦急起来,他们也要往外挤,却被蜂拥的人群阻隔着寸步难行。

“哎,劳驾!”儒生高声吆喝,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