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科幻灵异>德意志之剑> 第一百四十三章:帝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三章:帝国(2 / 3)

的北半球全部都算是北方。

北方的确是个非常好操作的词汇!可以随着时间、事态、实力、甚至是心情不断调整,这或许也是腓特烈皇帝着急向诺曼人挑战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不敢肯定兰迪所说的北方,是不是包括整个德意志。

作为日耳曼人的一支,诺曼人最近一段时间所表现出的强势,也让不少德意志人心驰神往,眼看自己国家在分裂、贫穷、政治斗争中越来越困难,北方诺曼帝国却在兰迪的治理之下越来越兴盛,德意志的日耳曼人虽说羡慕嫉妒恨,但在心里也有一种,如果那是我们的皇帝就好的幻想。

这就是所谓居住与野蛮国家的人们,对居住于文明国家的人们生活的向往。

诺曼王国的强大,特别是农耕科技的强化使得国家农业发达,粮食储备充盈,人民基本不会忍饥挨饿,甚至在绝大多数时能够吃饱饭。

吃饱饭!

在这个多灾多难,农业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的中世纪,已经极为难得、极为奢侈、极为具有诱惑力。

更何况如今这个时代,还没有所谓人口过剩的说法,人口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和国力挂钩,各个国家中都有大量适合耕种,但是并未开垦荒地,只要组织得当,并且拥有足够的物资储备,就可以无限度接纳其他国家的流民以此来增强国力。

事实上与其说神圣罗马帝国是因为对方称号僭越,这种事情而兴兵攻打,还不如说是新兴的诺曼王国从神圣罗马帝国这里吸纳了太多人口,使得神圣罗马帝国国力急剧下降,这才惹怒腓特烈,以及他麾下的一众大小贵族不满。

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双方的君主也不想调和,虽然在东罗马人手里吃了一次败仗,但是腓特烈唯我独尊的性格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或者说这位越显年老的皇帝气数已尽,年轻时候的果断和勇敢,逐渐成为刚愎自用和蛮勇。

不过虽然说神圣罗马帝国选择的对手并不是很好,但是他选择的时机却相当不错,腓特烈好歹也算得上是明君,机会把握得非常准确。

诺曼两支大军,兰迪大军正在罗马城加冕,想要攻击德意志本土还需要翻越阿尔卑斯山脉,一时半会儿肯定攻不过来。

而皇后阿尔托莉雅间隔的距离更远,这会这位大不列颠女王正率领大军,在原本属于诺夫哥罗德的故地大杀特杀,貌似是不一路追杀到莫斯科,就不会罢休一样。

这样一来诺曼空有二十万大军,却不能快速投入战场,在诺曼人反应过来之前,神圣罗马帝国已经拥有足够的时间,收回属于自己的领地。

汉堡、吕贝克、不莱梅、这些所谓的北萨克森,还有原本割让给对方的领地,波美拉尼亚、日德兰半岛、之后腓特烈就可以集中全力,先将阿尔托莉雅击败,彻底将对方在欧罗巴大陆上的领地全部吞并,紧接着南下收拾兰迪。

腓特烈的计划实际上相当不错,如果真的能够执行,将整个神圣罗马帝国的力量全部调动,以优势兵力分别对抗诺曼两路大军,的确可以占到很大的优势,但是腓特烈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时间差!

腓特烈的计划,完全建立在时间差上,也就是算准对方二十万大军不能快速投入战场进行作战,只要他突然对诺曼宣战,突袭原本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这样便能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迅速完成这个战略目标。

但是这所有的一切,依旧建立在腓特烈能够迅速击溃阿尔托莉雅的前提下。

但是万一呢?万一阿尔托莉雅的反应速度更快呢?

兰迪的军队就可以迅速调动起来,翻越阿尔卑斯山脉,袭击对腓特烈来说最为重要的巴伐利亚地区,以及整个南德意志地区。

在腓特烈占领北萨克森,波美拉尼亚,以及日德兰半岛之前,兰迪便将整个南德意志搅乱,得到消息后的巴伐利亚军队,也就是腓特烈的直属部队,便会因为老家被抄而士气崩溃。

所以说到底,还是一个时间差的关系,双方比拼的就是各自的军队集结速度、行军速度、进攻能力。

腓特烈之所以敢于宣战,也是因为他占据了这样的优势,认为对方得到自己宣战消息后,怎么也得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到时候自己多半已经将整个北德意志的形势稳定下来,到时候战略主动权就在自己手里。

只可惜事情并没有像腓特烈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事实上他宣战消息公布后的第二天,便已经通过飞鸽传书送到兰迪的案桌上。

“真有想象力!可惜了……”兰迪做了这样的评语。

紧接着第二天,兰迪便在罗马,在他八万军队面前宣布。

“我们这些为了基督世界抛头颅洒热血,奋勇作战的将士,遭到了可耻的背叛,当我们最终经历千难万险之后,最终成功守护拯救基督世界后,那些嫉妒我们功绩的小人,终于按耐不住他们丑陋的嘴脸,腓特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向我们宣战,可耻的向我们宣战,在我们即将重返家园的时候,向我们宣战!”

兰迪说到这里似乎忍耐不住,开始破口大骂:

“那个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