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战国风云之大燕帝国> 第35章 重塑边军(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章 重塑边军(二)(1 / 2)

令支守军共有一万,在这一万士卒中,有骑兵三千,步卒五千,一千弓弩手,八千士卒轮番守卫长城要塞,剩余一千士卒为辎重兵,负责向长城要塞补充粮草物资。

按照燕国的编制,两师可成军,但没师满额编制是两千五百人,也就是五千人都可成军,按官职来说,子心身为都尉,辖两军,倒也没什么,但是令支城只有两名师帅,一个是秦晃,一个便是辛必。两人要负责轮流率兵戎边。

之所以如此,除了因为是边军外,就是因为燕国目前的武将人才太少,连副师帅都没有设。

子心到来之后,秦晃仍然是师帅,其统率部众为三千骑兵,乃是令支城战斗力最强的兵种,辛必只是分了三千步卒,其余三千士卒由子心临时任命的旅帅子恒统率,这也是子心找辛必了解之后才明白自己能任命的最高官职便是旅帅,但子恒的兵力却是达到了师帅的级别。

燕国的兵制,是常备兵和役兵相结合,役兵就是男子成丁(年满十六)之后便要服兵役,时间是三年,常备兵是从役兵之中挑选,经过层层考试之后才能成为常备兵。前文所说燕国全国之兵十五万,指的就是常备兵加役兵。

在子心看来,燕国苦寒之地,十五万的兵力已经不少了,虽然不知道十六岁到四十岁之间的人口有多少,但就整个燕国八十万的人口来说,比例已经达到了一比五了。

子心是后世人,对于兵役并不陌生,但就燕国的人口来说,这样子服兵役,对国家绝对是负担和损失,缺少壮年生产。

这也算是小国的无奈吧,全民皆兵!

由于令支为边城,除了军务外,还要主抓政令,令支周边多山,百姓稀少,饶是如此,也有近五千户百姓,只是这些百姓聚积的倒少,因为生活条件差,大家多分散而居。

子心现在还无心去管理百姓,不是不想管,而是现在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他的规划是待到开春之时,再去周边转转,了解一下这里百姓的耕作情况。

另外就是税赋了,燕国的税赋并不高,十赋一的税收算得上是仁政,但燕国实在没多少肥沃的土地,子心大致想了想,应该就是涿县一带算是良田,蓟城周边也有一些,但北部山区并没多少土地,靠海之地,子心后世也去过,多为盐碱地。

看着这一卷卷竹简,子心觉得头疼,自己军政一把抓,实在是累心,身边也缺少一个文职,不然到时候自己非得累死。

“启禀都尉,长城守卒已然返回。”这时,子恒走到门口说道。

子心放下手中竹简,点了点头,看着子恒当了旅帅,也有些模样了,看子恒欲言又止的样子,子心想了想后问道:“可是秦晃出府了?”

“正是,守卒至北门,秦晃出城迎接。”子恒说道。

子心皱了皱眉头,这个秦晃,倒是有些意思,竟然不通知自己。步卒已被自己收拾妥当,这是要看好自己这最后的三千骑兵,看来又要与他斗上一斗了。

子心不管秦晃统率什么兵种,但兵权一定要在自己手中才行,尤其是这三千骑兵,一定要收回,子心给秦晃的最后位置是:专门负责令支城守卫。

“子恒,辛帅统兵去了长城,你要将这三千士卒练成精锐之卒,练兵之法我已告知,莫要让我失望。”子心看着子恒说道。

子恒点头说道:“定不会让都尉丢脸。”

子心摆摆手,而后看了看天色后说道:“暮食将至,告知营房,今日暮食为肉汤、大饼,让骑兵吃好。”

“诺”

待子恒下去,子心笑了笑,秦晃啊秦晃,既然你要以威势服人,我便用温情服人。

戌时,骑兵士卒皆已入账,多在营中聊天。子心带着五百护军漫步走入营中,而后朝身后的护军营士卒说道:“去,每账之中多送热水,告知士卒,需泡脚之后方可入睡。”

子心又看了看跟着的几名军医,说道:“尔等跟随我,一营一营查看,若有冻伤者,施药。”

“诺”

说完,子心率领几人走到一处营帐,两名守军还不认识子心,将手中长戟端起对着子心喝道:“来者何人?”

子心身后的护军说道:“放肆,此乃都尉大人。”

两名士卒一看,赶紧收回长戟,施礼说道:“见过都尉。”

子心摆摆手,这时,营帐内的士卒已听到外面的声音,声音立刻静了下来。子心掀开布帘走了进去。

只见士卒们或是横卧、或是斜趟,看到子心的到来,有几个人没听到营帐外的对话,但有人听到了,看到子心急忙站了起来。

这时身后的护军说道:“此乃都尉大人,特来看望你等。”

众人一听,都匆忙站了起来,赶紧施礼说道:“见过都尉。”

子心摆手说道:“免礼,都坐吧。”说着,子心也走到一名士卒的床榻前坐下,说是床榻,其实就是木板铺设的床,上面简单铺了草席和褥子。

“大人,这。。。”这个床位的士卒看子心径直坐在了他的床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