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枉顾朝廷的利益不顾之人。”
张朝此话一出,可谓是直接与张居正杠上了。张居正对此马上展开了还击说了一堆嘉靖及嘉靖以前的海禁之策,强调起祖宗之策。张朝听闻张居正这些话,打心里笑了。没有想到这张居正居然还如此迂腐之人,也不知道你那令明朝回光返照的“张居正改革”是怎么施行的。也难怪后世有些学者对你施行的改革不怎么看好,你在你的施行“考成法”之时开篇之言便强调自己的改革只是朱元璋之法的革新而已!虽说,你这是为了推行新法减轻阻力;但你今日在这开海运之事的态度便能看出你今后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面对张居正这种断然饬禁,这种有悖于历史发展潮流的言论;张朝也只好于他辩驳了起来道:“漕运固然有其利,但面对当下这样一个漕河年年溃决、淤塞导致漕运不能正常运行而使京师坐困的局面难道就这样任其发展下去吗?而面对当下这样一个大航海时代我们还在提倡什么海禁你们不觉得可笑吗?面对海运带来的利益我们就视而不见吗?”
“诚如张大人之言,海运确实有弊!难道漕运就没有出过事情吗?如此我们是不是要将漕运也一并禁止了呢?京杭大运河修建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将南粮北调支持隋朝在辽东与高句丽的战争。而隋朝也是因为这条运河及那场战争的拖累而导致亡国。我想如果当时隋朝有我们大明国现在的造船工艺及航海技术,隋朝也不会花那么人力物力去开凿这条运河!而我们现在有了冠绝于天下的造船工艺及航海技术而不加以利用,将原本属于我们时代拱手让给西方那些怍儿小国。要知道郑和下西洋时,他的旗舰宝船,一艘便可载重数万石;如此大的运载能力是你小小的运河可以满足的吗?”
“至于,张大人刚刚谈及的安全问题;我在此也要做出相应的解释。倭寇自我大明开国以来便存在的问题,但终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为何集中爆发与嘉靖朝时期呢?除了我大明军队的战力已经变成了渣五了,更重要的却是海禁。王直,五峰船主;本是我大明一介商人。为何沦落为海贼,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海禁政策给逼出来的!土地被地主大量兼并,使得农民没有活路,便出海谋生,但海禁一施行;连最后的活路都没有了。于是流民转化为海盗并勾结东洋来的倭人于是形成了我大明的一大战患!到了父皇在月港试行开海禁一来,海贼便开始逐年减少。当然,这其中不乏我大明英勇将士前方御敌;更重要的事人看到希望,谁又还会去过那刀尖上舔血的日子呢?”
“海禁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边海百姓的安全,但也严重影响到了我大明的中央财政收入!因为朝廷现在实行的海禁政策不但没有禁住老百姓,反而造成了沿海民众为冲破海禁封锁纷纷下海从事走私贸易活动,不仅严重影响了财政收入,还使得海禁政策形同虚设,走私也屡禁而不止。故在倭患平息的今天朝廷就应该解除了海禁,允许民众在政府的监管之下进行对外贸易!至于朝廷能得到什么我就不多言了,你们可去看看月港的财政收入便可!一匹丝绸在我大明也就是几两白银,而转运到西方诸国,那就是几十倍的利益;你能阻止得了民众对财富的向往吗?”
“虽说,我这些话在你们眼里世俗而不齿也!但为了我大明的长治久安,能冠绝于天下,能雄绝于地球。你们怎么看我我无所谓!我今日之言,只有后人评说!海禁已开,为何还有纠结于海运呢?我之前在给诸位大人们介绍天下全域图时曾给诸位言说过西班牙的事情。那个国家现在的人都疯狂着梦想着出海,因为出海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利益。以至于这个国家上到国王,下到贩夫走卒都在为出海而集资。因为,每次舰队回去便能给他们的投资带来几十倍的收益!他们为全球贸易而疯狂,而我们呢?却在为区区沿海海运争吵不休!我今日再此断言,请史官铭记!今后的世界必是海洋的世界,谁掌握了海洋便能掌控世界!”
“关于漕运还是海运我在此说最后一言。人都是靠两条腿走路,鸡蛋也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兔子也有三窟!我们怎么就不能去尝试一下新的东西呢?神农氏勇尝百草,又何来今日的五谷及医草呢?没有高祖走出皇觉寺,又何乃我大明皇朝呢?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尝试中成长起来的,摔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没有尝试便已经认输了。现在,山东巡抚粱梦龙及山东布政使王沐宗已经为海运做了这么多,并已经开辟出一条航线;朝廷应该对他们的这种尝试表示支持,让他们认真总结经验和不足,而不是一棒子就打死了。如果哪天漕运完全瘫痪,我们还有海运可以支持!”
张居正在此次开河及漕海之争,一半一半。虽说他赢得了开河之事,但他却输掉了漕河之争,此时不仅增大了他于高拱的间隙,也令他在张朝心中的留下了迂腐好利的形象!
倡导与停止海运,是两种不同的政策抉择;反应了张居正与高拱对海运的认知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影响到海运的不同命运和走向。高拱提出的河漕二路并运的治漕河的方略虽说与张居正的意见相左,推行起来阻力重重,但在张朝的鼎力支持下得以绝处逢生;开始有实验论证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