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看了看各部的尚书,道:“今天召集诸位前来,想来诸位心里都是知晓所为何事而来的!马上就年终了,这户部的收入及各部的开支也该上报和核对了!不知诸位都有所准备了吗?”
面对年年的亏空及财政赤字户部尚书张守直道:“诸位也知道我虽在南京户部出任左侍郎一职,但入京为尚书也不过短短几个月而已。我也只能对今年的税赋收支做一个大体的结算。”说完之后,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账簿递给高拱。
高拱接过张守直递来的财政收支账簿,耳畔中传来张守直的话语说道:“今年全年全国的各项税收总计四百八十六万七千五百四十七两,较去年有所增加。增加点主要来自山西布政司和江南的商业赋税。全年支出五百三十二万七千八百五十七两,支出较去年有所减少。主要是西北和江南等地的军费支出减少,两广地区的平叛费用仍然是税赋支出的重点。工部的治河款项也是税赋支出的大项。至于其他支出我就不一一言说了,诸位请自行查阅!”
高拱翻看了一下张守直上报的总账,询问道:“十三清吏司上报的地方财政收支明细呢?”
高拱口中的十三清吏司是户部设在地方的检察机构。户部十三清吏司的财政监督明朝将部分财政监督职权划归财政管理机构———户部,实行财审合一的制度。洪武二十三年,户部在全国十二个布政司设十二部。每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各领一布政司户口、钱粮等事。洪武二十九年改十二部为十二清吏司。宣德十年增至十三清吏司,遂成定制,相沿不改。
户部为全国财政财务管理机构,其职责有二:一是财计的管理和核算,二是对会计帐籍与会计报告的勾稽、汇审。户部十三清吏司对地方财政的审计监督,是其兼职财政监督职能的主要体现。按照明制,每岁终在逐级上报的基础上,由各布政司及府州县派遣计吏到户部送统计报告,奏销该年的钱粮军需等事项。户部则由十三清吏司对该管布政司的报告进行审核。如没发现错误,户部便书写回批,加盖印章,准予报销;否则予以驳回。这其中如发现有贪污挪用等不法行为,则交都察院处置;如仅为计算和编报问题,则退回重报。
张守直从身后的案桌上抱出厚厚的一摞账本道:“除去两广及四川因路程原因稍晚送达,其他十个清吏司都将账本送达户部。经户部审核除了河南和山东有所出入,其他几个布政司都已经加盖印章准予报销!”
听闻张守直这话,高拱心里跟明镜似的;河南和山东两地可谓是年年都会有所出入,而逢灾年这个出入还会有所增加。高拱翻看着河南及山东的账簿道:“今年出入怎么会这么大呢?两地上报的灾害也较去年有所增加。”
张守直道:“主要是今年的降水较往年有所增多。而漕河的决堤淤塞也较往年有所增加,故太仓调拨给这两地的钱粮也较往年有所增加!”
高拱道:“既然有所出入,那就让这两地的清吏司好好查察;也去知会一下这两地的监察御史及巡按御史着重查察这山东及河南两地!不知叔大以为如何呢?”
张居正笑颜而道:“一切全凭首辅做主即可!我没有异议!”
高拱一听张居正这话怎么这么别扭呢?什么叫一切全凭我做主即可,而后又冒出一句我没有异议。我看你是异议大大的,不然怎么连话都如此言说呢?
高拱转眼看了一眼张居正,又看着坐在一旁的朱衡道:“朱大人!那就烦劳你去给这两道的监察御史说明一下情况!”说道这里,见朱衡点了点头。高拱看着张守直道:“既然还差三个布政司的账簿,那就等那三布政司的账簿到了之后再一并对消帐。这些已到的账簿暂时留在内阁,我与张大人查看一二!”
“伯通!你对山西的财政状况怎么看?”
韩楫放下手里山西清吏司上报给户部的账簿,不由得称赞了一句道:“这账簿较其他清吏司的账簿就别出一致。什么都清楚可见,每一笔收入,每一笔支出都清楚明白一目了然。这种三栏明细分类账簿以我之见可以推广到全国各地的需要做账的地方。这天竺数字也可推广方便计数!”
高拱点了点头道:“你所言甚是!但我想让你们看的可不简单是山西这些帐做得有多么清楚明了,我希望你们着重细细想想为什么全国其他地方的赋税都是歉收,而山西的赋税不仅收支有度还有结余?这才是我让你们研究的重点!”
陆树德道:“这可能也只有韩兄可以给我们一个答案了!”
韩楫放下手里的账簿,转眼看着高拱道:“自隆庆三年,晋王出任西北经略使之后,在查察王易一党之后便开始对山西和大同两地进行了大规模土地改革。将大量被各级官吏及大地主所隐没的土地重新登记造册,并追缴被隐没土地五年的税赋;还处于相应的罚金。重新获得土地的民众自然较以前更为努力的栽种了;加之王爷推广的新的粮食及栽种技术粮食产量也比以前有了很大增加。相较于以前的无知,我现在才明白王爷所作所为是多么的英明!”
“除了农业上改革,王爷也十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