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力是这个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力学现象。其施力者往往是拥有认知能力的生命体,而受力方则是不具有自我认知的物体。这种力在当今社会有着广泛地应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认知力就是人类现代文明的根基。
在古代,由于认知的不足,人们往往将认知力引发的现象视作魔法或者神力显现,而引发这些现象的人则会被教会视为异端。中世纪的女巫猎杀,其受害者大多是引发了认知力现象的能力者或是与之关联的人。我们知道,认知力的强度会随着使用者的知识积累而增长,所以古代人仅凭当时的知识程度,是无法熟练掌握认知力的。如果使用不当,则无可避免地会对身边的人造成伤害。因此认知力现象在古代也通常被当作不详的征兆。
最早提出认知力概念的是17世纪的齐恩斯科学家卡米尔。根据卡米尔的设想,人如果对一个物体产生了足够的认知,便可以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对其施加压力,使其发生形变。如果对该物体所处的环境产生了相应的认知,便可使其在可知环境内发生位移。如果对环境中的粒子拥有足够的认知,便可以利用这些粒子创造出肉眼可见的物体。实际上,现代理论认为,不仅是人,一切拥有认知能力的生命体都可以使用这种力,区别仅在于强弱程度。
但在当时,这种设想被认为是妄想,并且亵渎了神的领域。教会勒令卡米尔停止关于认知力的研究,也禁止任何人向卡米尔提供资助。卡米尔前途尽毁,最后郁郁而终。尽管教会明令禁止继续研究认知力,但人类对于真理的追寻不会停止,民间依旧有不少卡米尔的支持者。这些人成立了卡米尔学派,一方面保护并延续卡米尔的研究成果,一方面也在组织对抗教会的绝对权威。
说来讽刺,1877年,教会的提梅格神父偶然证明了认知力的存在。这显然是对教皇的羞辱,但提梅格神父在教区声望颇高,公然处分势必引发民众不满。因此教廷只是将神父“保护”了起来,但下令禁止任何人公开其关于认知力的发现。
提梅格神父生性秉直,坚信神的仆从应该恪守诚实追求真理。神父认为,既然认知力是真实存在的,那么教会应该还卡米尔一个公道。一个迟到了近200年的公道,也许还并不算太晚。于是借着新年祷告的机会,提梅格神父发表演讲,公开声援卡米尔,并当众演示如何使用认知力。
卡米尔学派认为时机成熟,借此机会煽动群众对教会的不满情绪,愤怒的群众冲击圣教堂,纷纷要求教皇道歉,甚至退位。
教皇比苏满二世拒绝退位,也拒绝道歉,声称,“就算认知力真实存在,也无法改变卡米尔亵渎神的事实。这是只有神才能拥有的权能,凡人不能使用。”并命令廷卫军驱散群众。卡米尔的支持者与廷卫军对峙僵持不下,最终爆发流血冲突。
手无寸铁的普通民众自然不敌全副武装的廷卫军。原本热闹的新年庆典变成了一场血腥的屠杀,教会档案如此记载,“1882年,新年祷告演变为‘圣教廷暴动’,廷卫军击毙1123名暴徒,负伤人数不明。”世俗派的国家领导人纷纷对廷卫军的行径表示谴责,并要求教皇道歉。
教会与世俗派的权力争斗由来已久。以“圣教廷惨案”为契机,各国出于自身利益纷纷站队,爆发了世界规模的大战。而关于认知力的研究与应用却也在战争期间飞速发展。东方的明都国作为卡米尔学派最早的支持者,率先将认知力理论应用于军事领域,培养出了大批熟练掌握认知力的工程兵。明都国陆军上将凯靖曾表示,“即使是在沙漠中,我们一支工程兵部队也可以在半小时内建成一座战斗要塞。”为取得战争胜利,明都国派出大量军事顾问和认知力学专家支援其盟国。短时间内,认知力的概念就在世俗派国家普及开来。盟军根据卡米尔的理论开发出了战斗系、运输系和炼金系等兵种,前面提到的工程兵实际上是运输系和炼金系的协同作业。
尽管圣教廷联军拥有绝对兵力优势,但作战效率远不及装备和理论都更为先进的世俗派盟军。实际上教会一方也保留了卡米尔的研究档案,但保守派坚定的认为不应亵渎神明,使得圣教廷联军陷入了再多兵力也无法弥补的劣势当中。教廷军不断奔赴前线,倒在站场。这种无意义的送死使得教廷昔日的拥护者开始动摇,甚至倒戈。见此状,比苏满二世也深知,这场战争,他无法取得最终的胜利。但身为教皇,他需要一个体面的理由承认失败,毕竟教会数百年的基业不能毁在他手里。
而盟军这边,也不堪重负。在这场持续5年的战争中,认知力是一柄双刃剑,它击垮了敌军,也重伤了自己人。认知力会对使用者的精神造成极大的损耗,若不间断地长期使用,便会使人发狂。近两年来,已有数十次认知力能力者暴走事故发生,现场人员无一生还。一开始还能以敌军间谍偷袭为由掩盖,但随着事故频率越来越高,终究纸包不住火。谣言在军中扩散,军心不振,盟军战斗力大降。
正在交战双方都迫切地需要结束战争的时候,一个自称是神之使者的年轻人,表示可以调停战争。盟军最高统帅布吉以为是教皇的特使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