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明靖远侯> 第142章 姗姗来迟的第三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2章 姗姗来迟的第三人(1 / 2)

赵山河在夜晚返回了农场大营,没有参与张鹤龄、刘猛与王员外三人之间商议的关于组建皇家牙行的事情。

关于皇家牙行的事情,赵山河对王玉嫣讲的很清楚,不论是张鹤龄还是王员外有或者是刘猛,这三个人都没有任何的官职在身,所以他们怎么干,皇上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没看到!但是如果自己一旦大鸣大放地加入其中,就会引起朝廷中那些御史言官的弹劾,所以还是跟他们三人保持默契就好,明面上牙行有他们三人主持,自己暗中支持闷声发大财。

赵山河与王玉嫣难舍难分的经过了三次“五十步相送”,终于狠了狠心带着卫队离开了王家返回军营。

当赵山河来到辕门外的时候,辕门负责站岗的军士向他禀报:“将军,刚才来了一个书生,手中拿着首辅李大人的推荐信,此时此刻正在王承裕老夫子的房间中。”

赵山河听到军士的禀报后才突然想到,当初答应李东阳在农场大营中安排三个人,到现在为止才来了,第三个人差不多用来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才出现。

赵山河一想这个架子比天都大的第三人,竟然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才姗姗来迟,心里就感觉到深深的厌恶。赵山河对这个第三人厌恶的程度甚至超过了明哲保身的严嵩。

虽然赵山河没有与来人见面,但是他在心里对这个人的印象已经差到了极点,甚至在他的内心之中,已经起来准备将此人赶走的想法。

赵山河将战马交给刘栓,抚摸着早已经在辕门处等的急不可耐的喜乐,两人溜溜达达围着军营训练场转悠着。

喜乐在赵山河离开京城的一个月,明显长大了不少,个头蹿了至少半头,现在已经隐隐比赵山河还要高出一些。看着喜乐茁壮成长,赵山河心里非常欣喜,用手给喜乐整理着绑在肚子上防寒的肚兜,随后在它的马屁股上拍了一巴掌。

喜乐兴奋地冲了出去,四个蹄子踏在地面的积雪上,带起一片片混着泥土的雪块,尽情地在雪地里撒着欢儿。

赵山河陪着喜乐玩了很久,最后两人的头上都冒着热气,汗水彻底出透才停了下来。

赵山河把喜乐交给了马夫,自己向王承裕的房间走去,他准备见一见这个架子特别大的大才子,看看李东阳这第三封推荐信给他介绍来的究竟是何许人物。

赵山河先回到自己的房间,舒舒服服地洗了一把脸,一仰头喝光了一杯白开水,而后端着一壶刚刚沏好的茶水,向王承裕的房间走去。

赵山河刚到王承裕的房门外,就听到房间内王老头在大发雷霆:“按照你说的说法,靖远伯这一次就该把霸州的地主和士绅也杀个干干净净?”

“晚生就是这么认为的。太祖时期就曾经严惩贪官与不法勋贵,丈量土地、解放奴隶,并制定了大诰和醒贪简要录。按照太祖颁布的这两部法典,靖远伯在处置霸州地主与士绅等人的时候,有非常明显的徇私情节。明明手中有太祖法典,却因为个人因素而不去执行,在晚生看来,靖远伯乃是一个沽名钓誉之徒。”王承裕的房间中传出来一个男子不卑不亢的言语。

赵山河听着这个人的话语,气的差点把自己手中的茶壶隔着窗户砸进去。就在他还没来得及发作的时候,就听到里面的王承裕也是怒火三千丈:“竖子,你可知道,法不外乎人情的道理?宋朝名相包拯号称铁面无私,但是在办理具体的案件的时候,也需要周全考虑,而不是刻板的依照律法。”

“夫子,商君曰: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正因如此,商君变法,促使秦国强盛,最终灭六国一统天下。”书生不卑不亢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王承裕,一代大儒,学的是孔孟,讲的是仁义,在面对眼前这个坚持“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年轻书生,竟然有一种有理难言的感觉。

就眼前的这种情况,原本还打算继续听下去的赵山河不得不推门走进房间,看着气的须眉乱颤的王承裕,慢条斯理地对年轻书生说道:“本将军记得商君还说过一句话: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相信这句话的意思你应该是明白的。治理国家不能只用一种方法,只要为国家谋利益,就不必效法古人。社会在发展,情况在变化。“前世不同教”,“帝王不相复”,当政者需要根据已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调整自己的政策与策略,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要盲目地崇拜古人。”

赵山河打量着眼前的书生,身上的衣服穿的一丝不苟,衣服上每个物饰该在什么地方,绝对没有半点偏差,五官极其端正,目光坚定而执着,就算站在那里也给人非常严谨,一板一眼的感觉。

书生打量着赵山河,在思考着该怎么与赵山河辩论。

赵山河继续说道:“商君在更法中直言不讳地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理论。如果你不明白的话,我再给你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治国,只要能使国家强盛,就不沿用旧的法度只要有利于人民,就不遵守旧的礼制。”

赵山河放下手中的茶壶,继续说道:“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