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天下乱局
自古以来,帝王为了平衡政治,往往会让手下各种势力的权利相互交叉掣肘,让他们的利益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冲突。汉代以前,追溯到三皇五帝,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据说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建都在涿鹿。战后,黄帝率兵进入九黎地区,随即在泰山之巅,会合天下诸部落,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显现大蚓大蝼,色尚黄,于是他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黄帝即位于公元前2697年。史载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依次为: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而少昊、颛顼、帝喾、唐尧、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这些后裔在黄帝到尧、舜、禹时期大都已经脱离黄帝母族,建立了大批的氏族方国或部落,有了独立的姓和氏;后来,周武王(姬发)从陕西东出中原建立了周朝,分封诸侯或方国,其中姬姓国53个,这些姬姓国以国为氏,于是形成了中国的大多数姓氏,中国人遂自称“黄帝子孙”或“炎黄子孙”。
大禹的儿子夏启,杀死了伯益,建立夏朝,结束了禅让制,即以诸部落共同推举出来的名望德才最高之人作为继任的首领。在奴隶制社会里,大多被举荐之人,都是奴隶主的族人,大家都是轩辕黄帝的后裔,可以说都是黄金贵族,但是至少选君王唯德唯才。世袭制之后,便是只传子孙。国人是比较喜好安逸的,大多数人是很难经得住富贵美色的诱惑,而沉浸其中,贪图享受,脱离基层的人群。是以夏朝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夏桀****,商汤灭夏,享国470年;而后商汤建商朝,最后一任君主辛王商纣,比夏桀还会作,到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享国554年。周朝至公元前256年,秦国灭周,享国790年,中国王朝年限的记录。除此三个朝代意外,中国历史上在没有超过400年的王朝,即使300年的都没几个。
西汉东汉加起来有422年,但是王莽篡汉之后,东汉的刘秀是汉景帝刘启的宗族旁支后代了,早已不再是西汉的皇族了,应该说是两个朝代。
汉代以前,所有的统治者可以说都是轩辕氏的子孙,也就是说汉代之前都是轩辕氏统治的朝代,所有的轩辕氏几乎都是贵族,除此之外都是所谓的贵族的奴隶,是没有地位的,因此称之为奴隶社会。而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建立大秦帝国,是真正封建社会的开始,但是秦朝昙花一现。商鞅的变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却使得秦国有了灭顶之灾。秦国经历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因为社会的变革,永远都是新兴势力与保守势力的博弈,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其实都是不同程度的政变,随之而来的都是大面积的洗牌。
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地痞流氓一个,说白了,在秦朝以前,刘邦就是奴隶身份。秦朝之后,有了一点地位,就是不再是大世家大地主的私人物品了,有了自主的权力和自由。所以刘邦造反了,而且最终取得了天下,这是以此两个时代的博弈和挑战。轩辕氏输了,自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新兴的朝代,再也不想过去那样,分封诸侯了,即使自己的子孙,只是封王,而且经历汉武帝的推恩令及七国之乱以后,哪怕是皇族,也是大多挺凄惨,以至于光武帝起身于垄亩之间,昭烈帝刘备出身贩履织席,可见汉朝以后的皇族分支,已经和平民无异了。而虽刘邦一起起家的那些功臣们,也大都是布衣出身,成了开国功臣之后,大都封王,即使被刘邦处死。但是其后人仍然都是各地世族大家。比如曹操原是初汉三杰曹参的后人,陈宫是汉初名相陈平的后人,夏侯家正是汉初功勋汝阴文侯夏侯婴后裔,丁原是阳都敬侯丁复之后,董卓是成敬侯董渫之后,朱儁、朱然、朱灵是都昌庄侯朱轸之后……如此等等。
刘邦建国,分封功臣。那么这些原本布衣出身之人,原来大都一无所有。如今有了权力和封地,如同乌鸦一夜变成了凤凰。于是这些人就开始迈向大地主的行列,几乎所有人都磨刀霍霍的开始兼并土地。一般新王朝的建立,经过多年的战乱,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甚多,开国君主大多也都比较有作为,于是都会克制自己的欲望,象征性的为农民考虑,劝课农桑,休养生息。等过个几十年,人口增加了,土地增加了,社会稳定了,打江山的老一辈也都死得差不多了。继任的贵族们,就开始逐步开始了,然后一代比一代猖狂。古代的商人是没有政治地位的,但是有钱啊,有钱就可以买地成为地主,于是大商人们更加热衷于买土地。于是农民的人口越来越多,但是可以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少。然后农民不得已便去成为了地主世家的佃户,为地主种地。但是地主家也是没有余粮,地主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