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诸侯围攻袁术下
却说第二日,曹操领着十五万大军驻扎在寿春城外三十里。闻之荆州军惨败,张绣重伤引数百亲兵逃回宛城,蔡瑁残兵三万退守安丰,当即诏令麾下重臣前来议事。
“张绣之名,北地枪王。纪灵虽然勇武,但是不足以令张绣重伤啊,何况此番用兵之奇,却是极秒,难不成袁术麾下又来了人才不成?”曹操心有疑虑而问道。
“明公,袁术麾下皆庸才,未有昔日江东孙文台有此能耐。观昨日之战,敌营必有奇人相助,我已令人前去打探,不久即可知晓。”荀攸说完,众人点头。
“趁合围未成之时,重兵先破一路,战略格局非凡。于蔡瑁、张绣两军间距埋伏,先破精兵张绣,而后回军合围蔡瑁,用兵虽奇,然则胜券在握,此人堪称帅才。然仔细推演,此人敢分兵迂回于蔡瑁之后,可为纵深,而后合围。一夜破敌,可谓快!重兵围歼,可谓狠!穿插间隙,可谓准!此战法前人未有之,乃是新式战术。如果我记得不错,当初燕王出击袁绍之时,便是于此类似。”郭嘉悠然说道。
众人听闻,沉默不语,曹操思考对比,深以为然,“奉孝所说,莫非此人乃是徐瑞部下?”郭嘉点头。须臾探马来报,仲国军此次指挥正是燕国王焕。
“如今燕国当无暇自顾,两方为盟,也是必然。也就袁术、徐瑞是天下公敌。然两方相隔,无法大军来援,未有此法。徐瑞还挺重信重义。只怕是徐瑞在去许都的时候,就已经安排这王焕前来了……”郭嘉说完脸色一紧,眉头一皱,仿佛遇到了紧急之事。
曹操下令:探马继续详查王焕之事,还有何人,具体资料。众人出账而回,独留郭嘉一人。
“奉孝,你想到了什么?”曹操问道。
“明公,嘉不敢说也。”郭嘉忧郁道。
“我亦有猜测,奉孝但说无妨。”曹操叹道。
“若是王焕这类帅才,是徐瑞提前就安排好的。那么说明,徐瑞知道此去许都不久,我魏国必在此出兵淮南,是以提前安排,为的是保全袁术,搅乱我中原局面。既然徐瑞有此眼光,那么他应该知道去许都的凶险,怕正是要一个刺杀的借口,方便兴兵。若果真如此,依照徐瑞谋划之细腻,那么许都之刺杀,只怕没有成功……”郭嘉声音越来越低。
“其实当日,听闻徐瑞跳崖,落入洧水之中,纵使身死,定然尸骨保存。然巡河数百里,皆无发现,我就觉得徐瑞根本没死,只是重伤藏匿了。最为蹊跷的是,当晚,徐瑞带来的两千近卫营精兵,竟然不知所踪。近卫营历来以保护徐瑞为使命,按理说主死则近卫营必然死战,然事实却非如此,唯一能给近卫营下令的便是徐瑞,既然敢事先支走近卫营,想必是有着生存的把握,让近卫营为接应。而且这么多年来,以为对徐瑞的了解,此人不可能如此轻易的死去。若是他日重归燕国……哎……”曹操说着也是没了声音。
“明公,若是徐瑞还活着,我郭嘉就继续和他斗下去,我郭嘉此生,便以败徐瑞为平生大愿!”郭嘉狠狠的说道。
曹操闻言,转忧为喜,握着郭嘉的手,笑曰:“奉孝此志,我曹操与你一同!”
第二日晚,经过白天的休息之后,纪灵又招诸将前来议事。这一次进账之后,仲国诸将皆对王焕拱手施礼,以示敬服。王焕四人回礼。
这次商议之事,乃是曹操十五万大军亦驻扎在北门外三十里,曹将有: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张辽、臧霸、吕虔、乐进、李典,八位虎将;军事祭酒:郭嘉、荀攸二人。纪灵叙说八将之勇,王焕最在意的,却是郭嘉。因为徐瑞讲述兵法之时,说到用奇兵诡谋,总是会提到几个人,郭嘉、贾诩、法正。贾诩为燕国兵部尚书,法正年纪轻轻为燕国一州之牧,燕王向来重视人才,贾诩成名已早,昔日破鲜卑此人奇谋立了大功。法正年轻之时,剿灭了匈奴又合兵大破韩遂,都是大才。唯独这郭嘉了解甚少,但是徐瑞将此人列于贾诩之前,徐瑞都如此肯定重视之人,王焕当然更为重视,心中也充满了兴奋,挑战鬼才军师,也是一种学习资历。
第三日,曹军于寿春北门外列阵,纪灵赶忙着急诸将前来,领军出城,阵前对垒。
曹操身边有人向曹操指任寿春新来之人,曹操马上呵斥:“燕国之将,何以助仲为虐?”
王焕马上笑道:“仲国之事,魏国何为?”
曹操冷哼:“袁术四世三公,大汉之忠臣,却出了如此叛国之逆贼,我为汉相,当然奉旨讨贼!”
王焕又笑:“挟天子以令诸侯,陛下焉敢有旨?为今之时,汉室皇族血统已断,汉室早已不存,何来汉相,只闻魏国之主也。熟不知魏公乃是乱世枭雄,欲仿光武之行,却为王莽之事?”
曹操心道:好一张牙尖利嘴!“多说无益,敢阵前斗将否?”
王焕握着长枪,“如何不敢!正有此意!”说罢出马出阵,立于两军之中。曹操麾下一将飞出,喝到:“魏国李典在此,不杀无名之将!”
“燕国王焕,愿请赐教!”王焕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