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章、偷得浮生半日闲
且说徐瑞自与杜氏一夜巫山云雨之后,清晨不辞而别。一路出了徐县县城,也不知道将要去哪里,于是迎风而行。此时年过开春,当冬天的严寒渐渐退去,春悄悄地到来了。山坡上的积雪渐渐融化,慢慢地露出青山一角,雪水顺着泥土流下来,唤醒了沉睡在地里头的所有生物。万物开始复苏,大地春回,到处山野田间,枯枝之上,尽露绿芽,一派生机,尽除冬季荒芜颓废之气,令人不禁朝气蓬勃。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天里,大多为东南暖风,徐瑞迎风而行,不到两日,忽而看到不远处,豁然开朗,一望无际,衔远山,吞淮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长烟一空,此乐何极!
徐县以南,长约六十里,宽二三十里,正是洪泽湖,继鄱阳湖、洞庭湖、太湖之,后为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万丈辽阔之景色,总是让人可以愉悦到忘我而倍加兴奋。此时的徐瑞,也不在去思考自己的记忆碎片,只顾沿湖而行。
也不知几日,忽而行至一山,洪湖之水分入而入,两两竹林,宛若入海,河流蜿蜒曲折东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为何孔雀东安南飞,因为西北有高楼。
徐瑞心有所感:问君能有几多冲,恰似一江吹水向东流。
当即心疑问而道:这是谁的诗词,怎么入熟悉啊。
沿着河流竹海行树里,走到河流劲头,忘路之远近,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对岸有一村庄,数十户人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怎奈好似熟悉,又好似想起了什么……
徐瑞甚为钟意这个地方,俨然宛如世外桃源之地,当日于河边十几米出,寻一空地,砍伐竹子杂草,为庐为居。又寻至附近村庄集市,采办生活物事,有备置针线绳索,争做竹筏渔具。第二日早晨,闻对岸鸡鸣声声而起,收拾渔具,于河边垂钓。言入此山川,每逐青流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鸟鸣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数尺丝纶垂水中,银钩一甩荡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昔日姜太公吕望,渭水河边直钩垂钓。宁在直中曲,不在曲中求。钓的王侯愿者上钩,我今垂钓何也?溪翁居静处,溪鸟入门飞。早起钓鱼去,夜深乘月归。露香菰米熟,烟暖荇丝肥。潇洒尘埃外,扁舟一草衣。
忽一日早晨,徐瑞扁舟一叶,粗衣一身,又泛舟江上,正欲垂钓,却见对面河边,有一女子,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转眄***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徐瑞忘。
“清晨浣纱少女,当即美若天仙也。”徐瑞撑着小船,慢慢过去。浣纱女举头一看,并无表情,而后低头继续濯青衣。徐瑞原来,立于竹筏之上,拱手笑道:“姑娘,你好啊”
“哪里来的登徒子!”浣纱女,冷冷的回了一句,不再搭理。徐瑞自寻无趣,尴尬一笑,引筏而去,继续钓鱼,不过隔着十余丈宽之水,心不在鱼,而在对岸也。待至女人离去,徐瑞心中微微遗憾。一日无所获,收拾渔具,回到草庐,连夜赶至竹笛一支。
几日后,又是清晨,浣纱女又出现了。放下木盆,在河边青石之上,浆洗衣物,鱼儿闻声在身边游弋,涟漪阵阵,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如此宁静雅致之景,忽而清脆悠扬笛声传来,浣纱女愣了一下,听着一会,却不甚懂,只觉心情舒畅,而后低头濯衣,直至归去,徐瑞都没出现,而后或三日或五日,只要此女浣纱,便有笛声吹拂而来。如此月余,时已三月。不知不觉在这草庐这么多天了,时间真快啊……青山翠竹秀水,草庐竹筏渔翁。垂钓无心,吹笛有意。静心而修心,而心不宁;深思沉思,而思不得。
每日皆有所思:
有所思,所思在江畔。之子所居,荻汀枫岸。芙蓉朝搴,蘅芷夕揽。树蕙百亩,滋兰九畹。
竹秀于林,鸟鸣于涧。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心所思之,绸缪缱绻。道路苍苍,江水湛湛。
有所思,所思在湖畔。之子所居,梧桐深院。霜寒今朝,露白昨晚。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不夷云胡,君子既见。一抹芳心,共丝争乱。心所思之,愁损消减。道路茫茫,湖水澹澹。
有所思,所思在河畔。雨横柳沉,风急巢浅。飞絮萦怀,游丝过眼。神往心驰,思绪无限。
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凭栏仙姿,倚桃人面。欲涉江湖,人杳帆远。霜鬓皓头,冥冥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