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我在北宋推动了工业革命> 第4章 陈焉知,你是在羞辱我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 陈焉知,你是在羞辱我么?(1 / 2)

“昨天那两兄弟?”

“就是那位…苏公子。”阿云想一会儿,换个说法。“他们正在正厅等候。”

“苏轼!”陈焉知唰地站起来。

……

正厅里,客位上,坐着苏轼和昨夜的小苏,还有另外一人。这人也是书生打扮,温文尔雅,只是一张脸圆地太…合称。

陈焉知站在门口,瞧着了苏轼,大脑似乎又当机了。他是来找我的?找我干什么的?我该怎么说话啊?怎么动作啊?有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啊。陈焉知抓耳挠腮。

这种情况,没遇见过啊…

但是总是不能让客人久等的。

他整了整衣衫,走过去朝他们拱拱手:“承蒙临幸,不胜荣焉。”

苏轼三人突然安静……

然后以怪异眼神的看着他——

那个温文尔雅的青年站起来,朝陈焉知说道:“陈公子,临幸这个词……不太恰当,不是这么用的。”

“啊!”陈焉知脸上立马燃了一团火,他朝着青年鞠一躬:“兄台教训的是…”

这青年脸色又一变,连忙止住他:“陈公子,切莫如此,在下并非教训,哪敢教训…只是随口一说,您切莫如此。真是折煞在下了…”

“三哥,是你着像了。咱们的眉山大谜才兴许大早上起床解了几道字谜,一时又沉浸其中,难以自拔,这才没有注意言辞。又怎么在乎你这小节呢?”昨日那长得超帅的小苏公子嬉笑地对着青年说道。小苏在白天仔细看来,眉眼间多了三分柔美。

他又朝陈焉知笑道:“陈公子?你现在可回想起自己姓甚名谁了么?”

“谜才?”陈焉知还没从刚刚的口误中回味过来,看着小苏公子嘲弄的眼神,以为自己又出了什么洋相。朝着他行一礼:“在下…在下不善言辞,还望多多见谅。”

“小弟,不得无礼。”小苏还待说些什么,被苏轼叫住了:“你若再是任性,免不得回家惩治一番了。”

说完,苏轼朝着陈焉知赔一礼:“陈公子见谅。在下这位弟弟尚年幼,实在是缺乏管教。多多见谅。”说罢,他又朝陈焉知鞠一躬。

看人家苏轼这番动作,一举一止都是学问啊。

他也学苏轼模样行礼:“苏公子。在下也多有不当之处,教训,额…批评得是。”

话未说完,他又被苏轼扶住:“陈公子,好学者勇,您不必这般,不必这般。我再次替舍弟向您道歉。还有,您称呼在下表字子瞻便可。”

“是,子瞻兄见笑了。学无止境,在下还需要多多学习……您也直呼在下姓名即可。”

“哈哈,你只要莫再让解谜迷了心,自然就好了。”那小苏公子又随口嘲弄一句。

“是,子由兄说的对。”陈焉知朝他友善地笑一笑。

顿时又是一片安静——

“噗!”

小苏刚刚喝到嘴的一口茶,这下全喷在旁边那青年身上,然后立地狂笑不止:“哈哈哈。”

苏轼没有笑,但看得出来他憋得很辛苦。

陈焉知疑惑地看着那被喷水的青年。

青年哭丧着脸:“陈公子,我才是苏子由。”

“啊!”陈焉知长大了嘴,指一指小苏:“那这位…”

“这位是小弟,苏轸。”苏轼尴尬地站了出来,又向陈焉知介绍被喷水这位:“这位是三弟苏辙,表字子由。”

“你怎会有两个弟弟?”陈焉知惊讶地问道。

【三苏】不是一个老子两个儿子?

似乎说中了点什么,苏轼苏辙一时难以启齿,旁边苏轸倒是硬起气反问:“我二哥凭什么不能有两个弟弟?我…我只是因为这些年没怎么出过门,所以很多人不知道罢了。”

“二哥?”陈焉知又问道。

“是,在下还有一个兄长,幼时夭折了。故在下行二。”苏轼解释。

“哦。”

那就是历史书的问题了。陈焉知释然,写个“三苏”出来误导人,其实人家四苏五苏都有了。随即又皱起眉头,万一史书记载的是对的,这位苏轸四公子也是如他家大公子一般,夭折了,所以没列入“三苏”呢?那自己要不要告诉他们呢?但是会不会被当成神棍啊?这些孔子门生都是不信鬼神的。但自己不说的话……

“陈兄?陈兄?”苏轼一番呼唤,陈焉知回过神来。

“啊…抱歉。”陈焉知回过神来,尴尬地说道。

“无妨,在下兄弟此次叨扰,主要是为了昨日那柄簪子。”苏轼掏出簪子。看出出来苏家兄弟很用心,用了一个很精致的木盒装着。

“昨日您获胜,却突然离去。进了人堆,不见踪影。我们试图找寻了一番,还是无奈放弃。所幸昨日在台上知道了您的姓名。所以今日一早打听了您的住处,特来归还。”

说完,他把装着簪子的木盒递到陈焉知桌旁。

“这?”陈焉知看看苏轼,又看看苏轼旁边的二人:“何必劳烦你们这样跑一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