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长辈,台下学子自然一个个很恭敬。这种情况,即使陈老说的是错的,估计也会成为经典。
如何不知道台下众人想法,老人却是笑笑了之。光凭这一点不在马屁中迷失了自己,林天逆就可以断定,老人是个有真才实料的人。
“先请各位将自己平生得意之作拿出来让大家欣赏一下”
场上清冷了一会,谁都不想去做出头鸟,一个学生实在忍不住,站了出来。
“前些日子,学生在赶往家乡的路上见了满山野菊。故做下一首题菊诗,希望各位点评。”
“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仅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
很有节奏感,很优雅的颂完这首咏菊,那个学生自觉的认为自己写的很好,脸色满是自信之色。
不得不承认,来到这里的人都有一定的才华,当然,自己这种权贵不算。从刚刚一首咏菊来看,虽然词藻华丽,太过平常了些。却也描写出了菊花的品质,以及他本人对菊花看法。
“好。”显然,在场的人都有自己的功底,对这首诗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明显的看得出众人很不看好这首花俏诗,鼓掌称赞的只有寥寥数人。
见到这种情况,那个学生也不好意思在站在正中,告辞一声,灰溜溜的隐入人群。
“刚刚那位仁兄作的实在不错,小生前些日子有感而发也写了一首,或许没有上位仁兄那么出色,请各位见谅。”又一个书生打扮的人站来出来。虽然说话很客气,但林天逆却十分不屑,就是因为这种书生太过腐朽,说起话来总是文绉绉的。
“曲栏风露夜醒然,彩月西流万树烟。人语渐微孤笛起,玉郎何处拥婵娟?”这是小生前些日子在一个战乱小村看到的一幕。不由得心生感慨。
以喜情衬哀情,手法不得不说巧妙。很显然,这个书生的文采已经到了一定的境界。就连老人也不住的点了点头,以示赞扬。
不过,全场却没有人鼓掌,因为这种喜诗衬哀情的诗,鼓掌往往会影响其气氛。
不过也因为这一首诗,调动了全场的气氛,一个个踊跃的拿出自己的作品,以显示自己的才华。
不过却没有出现什么特别好的诗,场面、时间一直这么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