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穿越战国之大好河山> 第42章 黄石老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章 黄石老人(1 / 2)

“老父一年前已经仙逝了。”郑东目光暗淡。

陈亦飞忍不住喟然长叹,终于,和这名大名鼎鼎的水利工程师失之交臂,但,幸亏还有他的儿子。

“郑东,今日起,我聘你做南阳县的县丞,负责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噢,最好能再挖出一条大渠,多改造出一些良田。你可有信心?”

“回大人,郑东必将不辱使命。”

陈亦飞心中高兴,道:“我下一步的打算是实施屯田制度,尤其是军屯田。现在我军主要分布在西线和南线,你即刻和张良大人交接,将这个任务扛下来。”

“没问题。”郑东激动的鼻尖冒汗,大声道:“郑东的设想,可以将士兵分成两组。两组军马轮流种田,轮流训练,种田戍边两不耽误,可好?”

“甚好,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希望夏季到来时,我能看到成堆成堆的粮食。”

一天的面试工作,在掌灯时分,终于告一段落。除了挖掘出郑东这种农业技术人员外,还筛选出三十余名睿智非凡的官吏。陈亦飞将他们拨给张良,让他量材而用,充实各乡各村。

晚饭之后,陈亦飞去了一趟县衙。走进书房的大门,看到张良正带着两名小吏在查阅土地登记册,忙的不亦乐乎。张良已换上了新赶制的官服,虽略带疲惫,但依然精神抖擞,见到陈亦飞赶忙迎了上来,道:“军屯田的事已经设计完毕,廉符、奎风和王泉大人,各领了两万亩的开垦量。按照郑东大人的要求,将麾下的士兵分成两队。轮流开垦,轮流戍边,七天轮换一次。”

“开垦的地址选在哪里?”陈亦飞问。

“军营之后,离军营五十米就是土地。”

“每人均摊到两亩土地,应该能满足军队的消耗了。你可要叮嘱三位将军,训练绝不可荒废,而且,还要加强。”

“这个请大人放心,我已经派人前去巡查,每个月至少巡查一次。”

“可以在附近建造市场,鼓励农民和军人进行交易,税收让军方获取。”

“大人说的是军市,小人已经派人修建。”

陈亦飞满意的点了点头。

事实上,早在多年前,在军队驻地附近就出现了军市。军市上征收的市租可供军官与军队支配,士兵可以在军市上买到生活日用品,同时对军市也有管理的种种规定。

尤其是赵国名将李牧将军,更将军市的收入纳入财政,用来犒劳将士,奖励军功。根据实战需要,他设置官吏僚属,当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做为军费。他厚待战士,每天宰杀数头牛犒劳士卒。故而在军队之中建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也是他百战百胜的原因之一。

“大人,南阳共计有良田一百万顷之多。但有三十多万顷,被旧时的官吏豪门垄断,这些土地应该怎么处理?”张良问。

“秦军已经败了,他们怎么还霸占着这些土地?”陈亦飞有点儿不悦。

无论哪个朝代,地主恶霸总是多如牛毛,再加上贪腐的地方官,如寄生虫一般压榨着百姓,腐蚀着国家。南阳虽小,但它已经成了陈亦飞的领地,换句话说,它俨然已经成了一个独立的国度。若不打压这种不正之风,又怎能让百姓们安居乐业?

“将所有的土地收回,重新分配到农民手里。”陈亦飞道。

“县里这些官员的俸禄怎么解决?”

“从税收中统一拨发。制定一个工资标准。”陈亦飞说,暗想,要改革就改的彻彻底底。旋即又补充了一句,道:“财政收入要公开,各乡镇都要公开,由人民来监管官吏。若有胆敢贪污受贿者,哪怕只有一文钱,斩立决。”

张良赶忙安排小吏将这几条指示记录下来。

替陈亦飞沏了茶,张良突然挠了挠头,说道:“大人,我今天遇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

陈亦飞一愣,道:“有人向你求官做吗?”

张良笑起来,道:“那倒不是,是子房在阳翟城外的小桥之畔,遇到了一个奇怪的老人。”

“什么样的老人呢?”陈亦飞懒洋洋的问。

“是一名六十多岁,满面胡须之人,看容貌也没有特异之处。但是此人见到我的时候,故意蹬掉了一只鞋子,非让我去桥下帮他捡起来。后来我去拣了,帮他穿上。他竟然要我五天之后再去找他,还说要传我一本书。”

“啊?”陈亦飞大吃一惊,脱口而出道:“难道是黄石公?”

黄石公,下邳人。传说鬼谷子之后的另一位成仙得道的人物。据历史记载:张良逃亡下邳时,曾在沂水的桥上散步游逛。此时遇到一位老人,还没有互相拜见,老人便故意把鞋抛到桥下说:“小子,下去把鞋取上来!”张良预先不知道是诈,有些愕然想揍他;因为见他年岁大了,才强忍怒火,下了桥,给他把鞋取上来。于是就跪着给他穿上。那位老人伸出脚来,让张良把鞋穿好,笑着走了。张良感到很惊诧。他大约走出一里远,又返了回来,对张良说:“年轻人倒是可以教育的!五天后的清晨,你在这里和我会面。”张良更觉得奇怪,又跪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