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游戏的权力> 第9章 穷酸书生卖字,不如去卖见识和观念—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 穷酸书生卖字,不如去卖见识和观念—2(1 / 2)

就在这个决定刚在心中形成之后没多久,一条让人惊骇不已的消息便传了过来,瞬间让周围的世子们陷入义愤填膺的浪潮之中。

卫国到北方邻国郑国,前不久刚刚发生政变,新上台的郑王名叫桑峰,宗宗室武将出身,兼通文墨,多年来一直鼓吹郑国应当脱离夏朝控制,终止朝贡,停止称臣,不再派遣军队前往夏朝西部边境抵御蛮族。只是前任郑王曾经在流浪期间多次受到过夏朝的恩惠,不肯背信弃义接受他的建议。

于是他暗中积蓄力量,交结重臣,最终通过这场政变得到王位,同时也得到了践行自己政治主张的机会。

根据刚刚传来的消息,郑国所辖的40多个郡,仅有两个郡的太守表示不会听从新任郑王的号令。目前这两个郡正在遭受攻打。桑峰征战多年,麾下士卒剽勇强悍,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两个不肯听命的郡守,就会被枭首示众。

接下来郑国的动向,便已经很明显了,既然他们所反对的下场就在旁边,那自然没有反抗的道理,即使他们不主动发起进攻,夏朝也会兴师问罪前来讨伐。

听说郑国已经开始募兵,年龄在16到60岁之间的成年男子,以及曾经有过战场经验的女子,都在这次征召入伍的行列之中。

而夏朝的军队主力大部分集中在西部边境,用以抵抗试图入侵排骨大陆的番外蛮夷。而东部边境相邻的大都是他的藩属国,只有一小段与东北方向的游牧部落介绍,而那些游牧部落也是对他们称臣纳贡的,只是因为没有形成政权的缘故,并没有被列入藩属国的列表。

换言之,对于强大的夏朝而言,东部边境几乎是可以不防守的,然而这次叛乱之后,恐怕这一现状就要被迅速改变了。

听说夏朝地域辽阔,几乎占据了整个第十盆地,东西边境之长,足够拥有汗血宝马的皇帝亲军奔驰两个月之久。

两个月的时间,足够震国集中优势兵力吞并夏朝在第九盆地的所有领土,甚至可以从容的在第十山脉上构筑防御工事。

从这个情况来看,郑国无疑将在接下来的战事上占据很大的主动权。这不能不让人推测,这是不是那位雄才大略的宗室名将桑峰早就推算好的布局。

一时之间,在场的所有人纷纷起身发表自己的意见,倒是让这个旨在交流诗文的聚会,成为了讨论天下大事的所在。

最先叫喊起来的,是那个所谓核心圈子的小团体。徐霞客不知道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只听见一开始的直抒胸臆,逐渐变成了争论,继而变成了争吵,到后来还听见了打砸桌椅板凳的声音。

这让他不禁冷笑一声,这些个所谓的文人,一旦有了社会地位,便容不得别人在自己面前造次。即便这个别人是和他拥有长期友谊,并且相交于微末的同道之人,也会引起他的强烈不满。

古今中外的历史上,类似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苏轼,与章惇可谓是莫逆之交。苏轼因为五台山而下狱之后,章惇曾经在朝堂之上为其辩白,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与宰相王珪大吵一架。可是即便这样深厚的友谊,也没能阻挡住岁月与权力的腐蚀。待到元祐更化开始,苏轼上台,张敦下野之后,两人的关系不知为何而迅速恶化。

徐霞客其实非常不喜欢苏轼那种辅导的为人,虽然,他现在所用的这具躯体,在明朝末年烟留下过不少令人尴尬的记载,其中尤以某些**对他的评价最为不堪。

但如今这副皮囊,终究是换了一副灵魂。50多个人生的阅历,掺杂了足足有40多次的武力崛起。这样的经历让他实在看不起夸夸其谈的书生之论。所以,他对那些人送上的只能是无尽的冷笑。

坐在一旁的颛孙泰然,无意之中注意到了他的神情变化,于是开口问道:“徐贤弟,你笑什么?”

“我在笑那些人的主张,都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

颛孙泰然疑惑的望了一眼核心圈子所在的方向,继而又竖起耳朵倾听了一下周围的声音,而后疑惑的问道:“我听他们的争论,其实主要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讲作为藩属国的郑国,不应该背叛宗主国下场,而另一个则是鲜明地指出,如今夏朝势力渐渐衰弱,远在东方的那几个盆地里,藩属国早就已经自立称王,如今发展到近在边境的郑国,那已是大势所趋,人力所不能违背。徐贤弟刚才说他们的言论都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那么我请问徐贤,这个所谓的实质,究竟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是百姓!”徐霞客大概是有些喝醉了,他说话有些大舌头,话一出口就引发了石崇的轻笑,但一旁的华京却倏地睁大了眼睛,似乎发现了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什么东西。

颛孙泰然有些不能理解的问道:“你是说我等***,才是关乎这场争夺的关键!”

“不是这场争夺,而是所有争夺。因为权力是建立在百姓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百姓,那些当权者又冲着谁去发号施令呢?而百姓们虽然大多愚昧,但也有属于市井的小聪明,至少他们知道什么样的当权者才会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在这个列国分封诸侯争霸的年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