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更自由些,没少拿裴龙虔做筏子:
“娘,我可比三堂兄好多了”
但世事无常,自打开战之后,裴蕴一共就送回来三封家书,每一封里都最少有一半的话是在夸奖裴龙虔。
虽说有那么句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但这说的是大头兵,书信都送不出来。
而裴蕴这样的官员,这点特权还是有的。
裴蕴夫人前个又收到了家书,昨个裴愔又出去玩了,而且直到今天早起才归家,到还知道让下人送了信回来,说是住在虞世基的府上了。
今天一大早,裴蕴夫人就等在门口,见到裴愔回来,就冷着张脸扔了句:
“跟我进来。”
裴愔进来就说他在虞这看到了一些古籍,这才留在虞家没有回来,说着还拿出了抄录了一半的书籍。
裴蕴夫人不听这话还好,一听这话就气不打一处来:
“你和虞晦难抄书,母猪都能上树又是李建里的名言,你们俩怎么好到一块去的,我还不知道?!”
虞晦,虞世基的儿子,而虞世基虽说是也是文官,但为了挥钱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名声非常差,但谁让杨广陛下觉得他忠心可挂,非要用。
但在裴矩和裴蕴的眼里,虞世基是小人,不可交。
李建成到是从裴龙虔那里知道了裴矩对虞世基的评论,当时他只是别有深意的说了句:
“真小人与伪君子,我更愿意交真小人,最起码真实。”
裴龙虔当时眨了眨眼睛:“”不是自己想的那个意思吧,这是说我家大堂伯是伪君子?
李建成拍了拍裴龙虔:“别想了,我知道你想的不是我要说的意思。”
裴龙虔有点晕,但是在自己的铁瓷哥们与堂伯中间选,裴龙虔义气地选择了李建成,毕竟在裴龙虔的眼里,他大伯办的事,有点那个、那个
开皇年,晋王杨广为元帅,南伐陈朝,裴矩就跟着杨广做幕僚。
在杨坚在位期间,裴矩曾经平定岭南、讨伐突厥,减轻了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功勋卓著,一路高升。
等到杨广即位,裴矩奉命经略西域,卓有成效,使西域四十多国皆臣服隋朝,拓疆数千里,史称“交通中西,功比张骞”。
不过,杨广当了皇帝不久,就开始飘了,一把撕下他即位前艰苦朴素勤奋老实的面具,开始诛杀宗室、党同伐异,还强令各地进贡童女、征调民夫,大搞工程。
杨广陛下最喜欢搞面子工程,还听不得一点反话,朝中劝谏的忠臣,不是被贬就是被杀。当然了,也是在清除异己。像是高颖这样历史上站错队的。
裴矩作为素有清名的两朝元老,这个时候没能坚守自己的底线,率先跪杨广,不仅支持他修运河、建东都,还撺掇他江南风光好,吸引得杨广年年要出巡,折腾得民不聊生。
裴矩因为会揣摩皇帝的心思,出了很多奇思妙想的点子,把杨广伺候得眉开眼笑,盛赞他
“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未发之倾,则矩以闻若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
大业六年,杨广到东都洛阳,正逢元宵佳节,各邦国都派使者来朝贺,裴矩以“蛮夷朝贡者多”为由,撺掇杨广召集几万名艺人,在端门街进行百戏表演,让官员百姓皆盛装华服前去观看。
他还在三市店肆设置帷帐,大摆酒席,为了炫耀财富,将树木缠上丝绸,道路铺满地毯,一切酒席食宿都对外国人免费,闹腾了整整一个月。
蕃民嗟叹不已,都称中原是神仙之地。杨广看到此情此景,“万邦来朝”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大大奖赏了出主意的裴矩,但这场盛宴背后耗费的民力物力,却使得百姓期期艾艾。
这些事情都是在征高句丽之前发生的,裴龙虔又不是没脑子的木头人,他的眼睛也会看,要不是李建成从中周旋,就他大伯捧杨广陛下到处浪的架势,还端得自己清如水,明如镜
这些话,裴龙虔都放在肚子里,毕竟是自家长辈,不好说非议。
就只是这样,裴龙虔就认为给裴矩贴一张伪君子的标签,也勉强够了。
而李建成却知道,历史上杨广陛下犹不知足,
他还想开疆拓土,征伐高句丽,而那次出征却是没有理由的,不像这次是高句丽先上来打脸。
当然了,高句丽上来打脸,也是李建成“无意间”在外分析了国家大运与前景的关系。自然是那套陛下心志堪比秦皇汉武。
虽然没有明说,有大志的皇帝会如何,但诸夷的心能安,毕竟这话是李建成这个义子说的
然后李建成再让黄章把这话告诉给盛昌,算是让盛昌心时有数,别看黄章与李建成交好,但在大事大非之前,他的心里只有陛下。
然后黄章再找机会,让人可以看到的机会,提点李建成,让他知道,他这么说话过了。
李建成这才恍然大悟,跑到杨广陛下面前去认错:
“义父,我一时把自己的心里话说了来了,秦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