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二节的生物课可就不好上了,主要原因就是这节课下就要放假了,次要原因是这节课不是班主任的课,再加上辅助条件那就是生物老师没有威慑力。所以同学们上节课按捺住的激动心情这节课按捺不住了,在这节课想要淋漓尽致的爆发出来。
教室里听课的人少了,讲话的声音大了,搞的老师无可奈何。这不讲课吧又不行,讲吧又没有效果。所以老师安抚同学们,说:“知道这节课下就要放假了,你们激动的心情我能理解,可咱们还是要上好这最后一节课呀!放心,放学绝对不会拖堂的。如果你们还嗡嗡个不停,到放学时内容没讲完,我是不会放学的。”
老师之所以这么说,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总不能放任学生说话而不加制止吧!没有好的纪律,就没有好的效率,老师能体谅学生的心情,那么学生也就应该体谅一下老师的心情。既然还上着课就应该认真听课,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仿佛一下子由小孩子变成了大孩子,懂事多了,瞬间就安静了下来,心平气和的听老师讲课了,老师多讲一点同学们就会多激动一点,原因就是时间多过了一点,离放学就近了一点。
终于到了离放学还有五分钟的时刻了,同学们都已是格外激动了,老师见状也知道这势不可挡,只有不讲了,因为再讲那纯粹就是对口水的一种浪费,只好任他们尽情的嗨了。
乐乐乐问明月:“你怎么不收拾东西呢?”他见她不仅没有收拾东西,而且还很淡定的在看着书。
“我放学了再收拾。”
“现在老师已经不讲了。”
“不讲也还是上课着,收拾东西准备回家那是下课的事。”
上课有上课的事,也许别的事很好,很让人向往,但既然是现在,就要做好现在的事。明月她就正做现在该做的事,简单而又真实的回答,让人感觉她的回答已超出了这个年龄段的人。现在班级同学与她是差别的关系,以后那就是差距的关系了。
她又问乐乐乐:“你不是也没有收拾东西吗?”,明月看他也是安定的坐着,既不收拾任何东西,也没表现出一点激动,所以她不由好奇的问他。
“回家又不是回娘家,拿什么东西呀!再说了,你看我像是拿东西回家的人吗?”他说。
“那你回家就不看书吗?”明月对他的回答没有吃惊之意,而是有点惋惜。她这既是问同时也是希望他回家能带几本书看。
“看,怎么会不看书呢?不过不是看课本,而是看杂志或者看电视新闻什么的,休息日就是要人休息的,又何必拿那么多书回家呢?岂不是太麻烦了,如果想学,拿上一两本书就行了,只放一天半的假,拿五六七八本书,是看书还是翻书呢?既然看不了那么多书,那拿那么多有什么用啊!你说是也不是?”
明月“嗯”一声。
明月不得不同意,因为他说的还是在理,真没想到无理头竟能说出这么有理的话,放假回家就那么一点时间,确实不用拿太多的书,拿的书多不看那又何必浪费体力呢?
书本上的知识可以学到老,但不能老学书本上的知识。因为人不能“双耳不闻外面事,一心只读学校书”,既要学习课本里的知识,更多的还要了解课本外的知识。“纸上得来终是浅,无论如何要实践”,只有做到里外结合,能将知识灵活运用,这样才算学好了。而书呆子就只读书,为理想而读书中的颜如玉,读书中的黄金屋,这是很悲哀的!
现在后面已经有学生在倒计时了,倒计时令倒计时的人高兴无比,就如同人们都喜欢为新年倒计时一样,时刻期待着那一刻的到来。但想一下,如果是在为死亡或世界末日而倒计时是否也会如此激动?如此高兴?如此让人振奋呢?如果真是的话,人们巴不得时间不要前进一秒,甚至希望时间能后退。
时间它就是时间,过了这一刻就是下一刻了,令同学们最激动的时刻终于到了,放学铃响了。刚一响,欢呼声四起,纷纷跑出教室,都是那么的急,就好像地震来了,个个在为活命而逃一样,真让人不敢想像。那一铃响响了多少同学激动的心呀!在校一周憋得那叫惨啊,这时终于可以随意的释放了,就跟鸟笼中的鸟被放出去一样,很是自由自在。
明月下课收拾着自己的东西,教室已没有几个人了,而乐乐乐不知为什么仍坐在那儿,一动不动。明月便问道:“放学了耶,你怎么还不走?”
“等你呀!”
“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也不相信你的那张嘴,又在骗我了。”
“唉,你看现在有那么多的疯狂者,我怕我还没走出教室门口就被挤倒了,如果走到学校大门口,那还不把我挤疯了啊!说真的,我最怕挤了。”他说。这时明月知道了他为什么不走了,没办法,中国不缺人,人多了自然就会挤了。
明月要拿的东西也不多,所以收拾的时间短,不到半分钟就好了,但就在这半分钟的时间里教室就只剩她和乐乐乐了。她说:“现在可以走了,绝对不会挤倒你,除非你自己绊倒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