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活着就很幸福> 第二十六章 二姐家盖新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六章 二姐家盖新房(1 / 2)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曹焕珍的女婿杨佐宗虽然比她大三岁,而曹焕珍嫁给杨佐宗真是天赐良缘,地配一双。

曹焕珍嫁过去之后,对一个家里是操持得井井有条,利利索索。有句话说得好,穷家少俭,富家多俭,家是撂烂的。这一点不假,你到贫家一进门,便可四处看起来很零乱,院落不勤扫,给人一种懒散、破落的感觉,而日子好一些的家里,你一进门,庭院整洁,给人一种上进、福气的感觉。自曹焕珍来到杨佐宗家里以后,一有闲时间,总把家里收拾收拾。使得一个贫困的家庭,首先从外表上给人以舒服的感觉。

而在外一天忙乎着生意的杨佐宗,则一心把精力花在生意上去挣钱。

就在结婚后的第一年,杨佐宗的药材生意很是顺利。起初,他所做生意的本钱只有两千七百多元,而这钱是他们结婚时所收的亲戚朋友所搭的礼金。这些钱,本来是要偿还一些在结婚时盘酒席时借了庄子上人的钱,而曹焕珍对此,给杨佐宗一个大胆的建议,“这些钱已经借来,就先往后拖一拖,用它来作为本钱去到药材市场上做生意。”对此想法,杨佐宗也感觉到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父亲不同意杨佐宗和曹焕珍的做法,要求先把庄子上人那里所借的钱先还上,还说什么‘就借就还,再借不难。’,以及做人的讲诚信的基本原则之类的话来。然而,杨佐宗却主意已定,只是在口头上答应了父亲的劝告。

结婚之后的杨佐宗,便每天拿着两千七百多元钱在药材市场上转悠。刚一开始,自己是没有什么实际操作经验,只能伙同本庄子上的一个老江湖一起,多出力,少出钱来帮着他人学习经验。

而这个庄子上人,是一个叫贾伟民的,中等身材,长得很是憨厚老实,其实这人常给人外表上的实诚,而心底里却是很灵光的。全市场的人给他一个外号叫“大头”,这不是因为他愚钝而叫大头,是因为他的头确实显得比别人大而已为名的。

大头贾伟民在这个市场上已有十多年的经验,现在做起生意那是得心应手。起初,他也是在药材市场上小打小闹,凭借自己的几百元资本,搞到现在的几十万元了,可算得上真真的“万元户”(八十年代,但凡是家里有一万元钱的人,就叫万元户。)。大头贾伟民为人主动热情,而且善于帮助别人,尤其在生意场上不计较小利小钱,让人很欣赏他的为人。

杨佐宗跟着大头贾伟民在半年之后,自己便开始单打独斗起来。而在半年之前,他只是给贾伟民帮忙,每天只有微薄收入,更多的时候,给贾伟民和自己买个饭和水之类的开销,剩下的也就没有几个钱。但是天生具有生意头脑的杨佐宗,在半年的实践中,一方面全身心地投入到药材生意规律的研究,另一方面,学习观察药材的品质、对不同品质的药材估价,以及如何因人而异地讨价还价等等。

就在半年之后的一天,这天,从天刚蒙蒙亮,就开始下起雨来,而且这天恰逢背集(方言,在农村并非天天有集市,而是用农历日期做了限定,如有的镇子是一、四、七有集市,人们便可赶集买卖农产品和给家里买些油盐酱醋的,或者生产生活用具等。还有的是二五八,有的是三六九的,他们这里的镇子较大,是逢双日集,也就是双数日期这天去赶集。除限定集市之外的日期,就叫做背集。),所以,贾伟民和杨佐宗都呆在家里。杨佐宗思前想后,便冒着小雨,踩着泥泞的路,到庄子小卖部中买了两瓶称之上是好酒,去了贾伟民家里。一方面是为了加强两人之间的关系;二来感谢这段时间来贾伟民对自己的关心;第三层意思是自己想脱离贾伟民自己单干。

其实,贾伟民在这半个月内,早已看出杨佐宗的心思,这件事对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贾伟民来说,他才不计较这些的。所以,在杨佐宗怀中揣着二斤就一进家门,便是心知肚明了。

俩人一边拉着家常,一边很融洽地高高兴兴地喝着酒,贾伟民也是一边接着杨佐宗的台阶下,一边还鼓励杨佐宗大干,而且还把自己在市场上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失败故事讲给杨佐宗,使其引以为戒。

第二天,杨佐宗和往常一样去了药材市场,今天他开始了自己划时代的一天。

市场上赶集卖药的人已经来了不少,许多像杨佐宗一样的中间商穿梭在人群中,人群中也有许多买早点和茶叶蛋的。

杨佐宗转悠了一个多小时之后,看到一对年纪大约在四十左右的夫妇,拉着一架子车的药材,约有三百多斤。他走向前去,翻动了一下药材,便和蔼地问道,“大哥大嫂,你的这要卖多少钱?”

在这个市场上,每天的药价行情基本上是有一个合理的价位,但是卖药的总要高出基本价位要加。

“两块三毛五。”

杨佐宗看到这车药,质量还算可以,而且通过药材的装车和药材的晾晒扎把,卖药的人还是一个心细之人。

而今天的行情是两块二到凉快三之间。所以杨佐宗便对两口子说,“你看,你的要别人也给你出过价了,我想也没有超过两块二吧?”这是中间商的一贯做法。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