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就有江湖,到那里都是一样。 吃过阳家安排的晚宴,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厅中人也不多了,在阳家的安排下,诸人住了厢房。 这夜里,萧天狼做完晚课,见到桌上备有酒水,心说这大户人家就是不一样,想得周道。 提了酒壶,拿了酒杯,走到园子里,此园极大,是借天山自然景致加以结合,即有自然的风骨,又有人工的规整。 酒之将尽,人虽未醉,却有心事。 抬头看着天山明月,想着自己前世今生种种,一时心有感慨,张口念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忽然,院内传来一人叫好之声: “好词!好词!” 萧天狼寻声望去,就见山石间转出一人,温文尔雅、美如冠玉、醉玉颓山、风流潇洒,正是阳家三公子。 就见这三公子如江湖人一般抱拳,言道:“在下阳逍遥,适才听闻兄台千古绝唱,一时心痒难耐,这才出声打扰,还请兄台赐告名讳。” 萧天狼一听,心下奇怪,出声道:“惭愧!惭愧!在下天山派掌门萧天狼,见过三公子。”略微一顿再次言道: “听闻公子贵讳安全,这逍遥二字可是公子别号?” 三公子笑了笑,折扇展开,解惑: “安全是某乳名,这逍遥我自己所取,意为逍遥自在。” 想是喝了酒的缘故,就见萧天狼微微摇了摇头,言道: “恕萧某直言,逍遥二字如配上尊姓阳字,却并不见得逍遥,语声韵律均显高高,少了飘逸。” 三公子闻言一怔,喃喃自语念了几遍名字,猛的抬头,向萧天狼一躬,言道: “萧兄,果然大才,听君一言,实乃幸事。” 萧天狼这才觉自己有点孟浪了,也是拱手弯身,言道: “萧某不才,胡言乱语,还望三公子不要见怪,传闻三公子有文定一州之才,萧某乃江湖一草莽,实是当不得三公子称赞。” 说完起身,就见三公子伸过来一酒壶:“我见萧兄也是持有这杯中物,想来是同好了,不介意同饮一壶?” 萧天狼皱了一下鼻子,但闻得一股异香,想那酒壶中必有好酒,也不回话,抬起杯子,三公子帮着掺了一杯。 一杯饮下,萧天狼顿感全身一阵清凉,顿觉毛孔舒展,转瞬酒在腹中一化,立时觉得有真气流入四肢百脉。 萧天狼一时感觉大爽,高声言道:“好酒!好酒!” 再看三公子也是饮下一杯,二人相视而笑,顿有相见恨晚之感。 “听萧兄言是天山派掌门,不知是那个天山派?” 萧天狼也不为意,这天山上叫天山派的多了,只是如他这般没有前缀的却只有一家,不过却是不好言名,这就说道: “萧某山门置于百花峰上,三公子如是有兴趣,可随时前来,萧某门中有自制花酿,想来不会让三公子失望。” 三公子闻言连连点头,忽得一抬头,想起一事,问道: “可是几月前,灭了‘开山手’张成的天山派?” 萧天狼点点头,这鹤鸣关虽大,但毕竟就只是一边关,江湖传言还是很快的。 注释一: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耄耋 100岁期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