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商讨如何解决的事宜。
经过和柳村正的商谈中,他得到了柳家坳的详细的信息后,他开始为柳家坳来了一个大改革。
晃晃悠悠的,已经是公元624年,大顺太宗大治四年。
整个山村在这一年里变化巨大,首先就是耕地的畜生,原本只有大黄这十五头耕牛,现如今却又增加了数十头身强体壮的耕牛。这些新的耕牛都是从后山所捕捉的野牛,经过驯服,已经和家畜无异,能帮人耕地种田。
其次,阮洵夏效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同志,他耗时一年半的时间,硬是把前世带过来的上等麦种和这时候的地产的麦种杂交出了比较优质的麦种,虽然比水稻之父差之远矣,却也远远高出这个时代的作物产量水平,每亩亩产能达到近五十石。(也就是现在的三千五百斤左右)
其三,村西的小河边上造水车,在各家的土地旁开水渠。又在村中的一块野地挖了一个水库蓄水,以备不时之需。
其四便是房屋翻新建筑。阮洵夏跟着村中的青壮年去后山打猎时在不远处的深山里发现了一处露天煤矿之后,阮洵夏便起了心思,他便教授村中青壮年以土法烧制水泥。后便让村正柳叔把整个村子都推翻重建,现在每家每户都住上了用水泥砌成的青砖瓦房,直乐得村正和全村的老人嘴角胡子直翘,整天笑呵呵的合不拢嘴。
其五,从有了煤矿那日开始,他改进铸铁之法了。村里后山本就有一处小型铁矿,以作打造农具、厨具之用,阮洵夏会同村里老铁匠柳迁,以现在为土法炼钢,经过十几次的失败之后,他们终于造出了百炼精钢,如今整个村子的农具、厨具俱都是精钢所造。柳迁他时常感叹,此事要是被朝廷知晓了,定然大呼暴殄天物。如今大顺朝,百炼精钢少之又少,每年仅仅那么点产量也都被各地士族和军队瓜分。
后来柳村正他又找来几个对炼钢打铁有兴趣的小子,从艺与柳迁,学习打造各种器具。最重要的,还是柳迁那一手打造兵器的绝活。柳老是个蹶子,原是本朝军队御用的大匠,不料在一次征战东胡的战役中被敌方偷了营,砍断了一条腿,不得不告老还乡。阮洵夏知晓后,他不得不感叹一句“家有一老,便是一宝啊”。
于是要求柳老他打造一间顺手的兵器,柳老没有相问,就开始帮阮洵夏打造起来。阮夏他知道大顺朝的青壮年都善武,都有一件顺手的兵器,他到现在一件顺手的兵器都没有,所以他让柳老帮他打造一件。
如此,整个柳家坳的村民渐渐安稳,富裕起来。并且由于村中年少者慢慢长成,又没有因为村里贫穷而外出去生计,所以柳家坳渐渐变得繁荣起来。
近半年来,阮洵夏又寻些闲暇时间,将村里的少年都组织起来,加以训练,传授被他简化了许多的现代的军事训练,并将现代的军事格斗术学以致用,不过半年时间,百余名青少年就已经初现峥嵘,个个能以一当十,上山猎虎都不在话下。又把现代老年人喜欢的太极拳教授给村中老弱,用以养生,现如今,柳家坳丰衣足食之后,老人妇女们个个打起了太极,俱都身体康健,满面红光。
如今的柳家坳,只要一说起阮洵夏,谁不竖起大拇指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