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居多。而村东头自然是日子过得很滋润,很有一些家产的原住民们的居住之所了。
卿晨的奶妈一家廖家,祖上原来也是从外乡逃进石头山谋生的。但是廖家祖上来到同福村至今,早已超过三代,廖家祖祖辈辈勤劳节俭,又不用遭受官府盘剥,每年不那么忙的时候,廖家的男人还可以进城到陈记商行做一些零工补贴家用,因此早已经积聚起一份不薄的家业,也拥有了搬到同福村村东头,享受和原住民一般待遇的资格了。
石头山的居民,从留侯分封最开始的4000户,经过了十代人的安居乐业,自然繁育,再加上从外乡源源不断慕名而来,想讨个好生活的外乡人的涌入,到如今,大楚建平十年,户口数登录在籍者已经超过了10万户!这户口数量,在大楚其它的地方,可就堪比一个中等大小的郡了。
尤其是大楚楚成祖刘裕以藩王造反成功登基以后,为了限制诸王势力,颁布推恩令并明文规定:诸王封土,无过一郡。以留侯封邑内如今的人口数量来看,妥妥的以列侯之名,享受亲王待遇之实呀!这如何不让大楚其它的豪族权贵们羡慕嫉妒恨呢!
但是了解陈氏发家内幕,知道陈氏一门,是用了十代人的心血经营,到如今才拥有了这么一大片家业的人,则在嫉妒之外,多少还有一些服气和钦佩:人家不偷不抢,从不巧取豪夺,用的每一样手段都光明正大,可以堂堂正正摆到桌面上让天下人效法,你们又有什么好不服气的呢!有本事你们也去学呀!
甚至有有识之士为国家专门针对陈氏制定的陈氏门人官位最高不得位列三公的规定感到非常遗憾,认为如果让陈氏执掌大权,成为三公之一,一定能够让大楚的国力更上层楼,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石头山的邑民们在认识清楚了留侯全族对石头山的恩泽深厚的事实以后,对留侯陈氏无不感恩戴德。家家户户在过年过节的时候,都会在私底下暗暗地为陈氏祈福,希望苍天保佑陈氏世世代代一直兴旺下去!
对于在石头山山顶上原来的留侯府邸,石头山的民众也自发保护维护了起来。
第一代留侯陈英,自从在朝堂罢归之后,便回到石头山,在山顶的巨石旁边建立起了这座庄严壮观的府邸。在这里面教儿育女,以三十岁盛年,过了20年风平浪静的宁静生活。然而自打第二代留侯陈凌为燕王立下不世之功,重返朝堂以后,这座庄严的府邸便空了下来。留侯陈凌当上大司农之后不到两年,便举族随燕王迁都燕京,在姑苏城,只留下了一座空荡荡的府邸和偌大的祖宗祠堂,还有几位负责清洁打扫的家人奴才。而位于石头山的这座府邸,便彻底空了下来。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石头山附近的居民们便怀着虔诚的心,开始自发地走进留侯府邸,为留侯打扫庭院,修缮门窗,就连门口朱红的大门,每隔三年五载,就有邑民们重新刷一遍漆。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了八年前的某一天,留侯府邸突然来了一位须发俱白的老道士,还有一位从燕京赶过来的陈家管事的,向周围的邑民们宣布,这座府邸从今后送给老道士啦,感谢大家这么多年以来一直自发地维护修缮云云。从那一天开始,留侯府邸就变成了石头山云深观,云深观里还有一位神秘的白眉老道。
卿晨也大概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被廖家收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