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隐龙惊唐> 第十一章 生死一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一章 生死一搏(1 / 2)

那边看着的李大亮却眼中异光一闪。 四个伙计也就算了,除了身手矫健些,也无别样,唐人尚武,弓马骑射几乎是个成年男子都会,不足为奇。 可常玉、梁仲业的上马姿势太过娴熟,如行云流水一般,还有那在马背上的气度,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 没个十来年浸淫此道,寻常人是达不到这种程度的。 李大亮也是浸淫了数十年的军伍,才可以一眼看出其中门道。 只有象那些从了十年以上的军人,上过战场,杀过人见过血的,方才有这种气势。 常玉、梁仲业只是因为今日是生死之战,刻意隐忍压抑了这么多年,如今生死一线,才很自然地释放出来,并想不到那边李大亮看出了些许端倪。 李大亮看着那边正在和死士们说话的李沐,他内心是复杂的。 他不太相信李沐所说的杀敌奇物会有多大的威力,但他却赞同李沐的作战计划。 既然已经到了走头无路的时候,不如置死地而求生。 李沐恰好给了他一个振奋士气、放手一搏的借口和台阶,他又怎会不同意呢? 但李大亮认为,这样的计策不是一个未经战事的少年可以谋划出来的。 所以,李沐背后应该有人,莫非此二人就是李沐背后之人? 可此时大战一触即发,显然不是纠结这个的时候。 李大亮愿意给李沐这个机会,与其说是给李沐机会,不如说是给自己、给全军将士、给姑臧城中无辜百姓一个死中求生的机会。 但底线是,在开城门前,李沐所说的奇物必须炸响。 如果没有按计划炸响,那么李大亮会毫不犹豫地下令拿下李沐,然后令骑兵下马,全军上城墙防守作战。 守城应该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李大亮没想怎么处置李沐,因为如果失败,可能连自己也会死在这城墙上。 何必再去想杀一个与己无害的少年人? 至少这少年本意是好的,李大亮悠悠地看着李沐心中暗暗对自己说道。 李大亮抬头望着城头上防守的士兵身影,这里面有一半是刚刚征召来的壮丁。 哎,希望他们在战斗之后,能尽量活下来。 而那边李沐正在向那些死士交待如何更好的使用陶罐。 那些死士都是老兵,李沐自然不会班门弄斧,去指导他们作战。 而是向他们解释,如何配合着投弹,发挥出最大威力和持续性,同时避免因为马速快,而一头扎进陶罐的爆炸范围。 李沐的战术很简单,五十八人组成三角阵型,以李沐、李沂和常玉六人为三角顶端,左右两侧形成护翼,裹在中间的士兵负责投弹,投掷完后,各自替换两侧士兵,换进来的士兵则继续投弹。 如此,每轮投掷二十个,可持续十几轮,足以坚持到敌军主帅营帐。 而此占获胜的关键就是一个字——快。 速战速决,只能在吐谷浑人没有反应过来之时,一举拿下伏允,才有胜利的希望。 否则,就算杀再多的敌人,最后都是一个死。 五万大军,任由让三千人杀,杀到手抽筋也杀不光啊。 旁边常玉静静地听着李沐讲解,他心中很欣慰,少主才九岁就已经有这么能耐,看来真是天命所归。 常玉相信李沐能制造出所说的奇物,在他看来,李沐出生时的异象,足以说明任何问题,而他所要做的就是服从,或者应该说是盲从。 常玉唯一想做的就是,自己六人护在李沐两侧,不求杀敌,但求李沐安全。 至于成败,常玉不敢想,也不想去想。 李沐此时却是在担忧,如果火药威力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大,或者说根本炸不响,那该怎么办?自己虽然是按照后世的配方制造了火药,可没时间试验,也根本不敢试验。 因为如果失败,那就连个盼头也没有了。 世间最让人绝望的,就是没有希望。 或许不试验是对的,总能给心中一个希望,一个盼头。 李沐心中叹息,上天总不会让自己穿越回来,只活十年吧? 不过就算失败了,恐怕也没人追究自己的责任了,因为那时自己和这里所有人恐怕已经死了。 该说的昨夜都已经说过,该交待叮嘱的也都已经叮嘱了,所有人安静下来,微微闭上眼,调息呼吸或者默默祈祷。 等待,等待着敌军攻城,等待着震天巨响,等待着巨响之后城门的开启。 刚过辰时,城墙上斥候大声喊道:“敌军开始攻城了。” “约有万人。” “有数百弓手上了土台。” “敌军开始射箭。” 吐谷浑可汗伏允今日志在必得,昨日的战况让他信心十足。 就算拼消耗,也能让守城的唐军死绝了。 年年向大唐进贡,也年年寇扰大唐边境。 这已经成了习惯,否则让吐谷浑人如何生活下去?这个寒冬,吐谷浑至少冻死了上万人,与其平白冻死,不如死在掠夺大唐边城的战场上,也能为活着的人争取些活下去的资源。 伏允不怕大唐惩罚,大唐边城太远,驻兵不多,还分散在各州,就算增援也至少得数日,就算自己败了,凭着天生马背上的骑术,也能在最后一刻逃之夭夭。 大不了日后再重来一次。 伏允不想再拖延下去了,他得到斥候回报,鄯州已经出兵,也就是说援兵最快四五天就能到达凉州。 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今天必须攻破姑臧城,劫掠两日,便可赶在唐军援兵到达前逃得远远的。 伏允准备一波波地连续攻击,他望着远处城头,还有那一队队密密麻麻地攻城士兵,恶狠狠地说道:“今日不破城,绝不罢兵。” 这边城门口,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城墙上的斥候。 “敌军距离一百二十步。” “一百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