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李世民都说有理了,自己还怎么问罪?只能强忍一口气,站住了脚。 李沐暗暗抹了把冷汗,答道:“不可否认,李总管有罪,但眼下不是治罪之时,儿臣以为,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可削为庶民,流放千里。” 长孙无忌听了,立即上前一步,奏道:“臣以为李沐之言,老成谋国,臣附议。” 房玄龄紧跟:“臣附议。” 一众大臣上前奏道:“臣等附议。” 气得尉迟恭等几个武将暗中咬牙切齿,尉迟恭还想谏言。 不想,李世民不给他机会,道:“既然诸位爱卿都同意李沐所言,那就拟旨吧。” 李道彦的命运就这么被决定了下来。 廷议进入下一个议程,就是党项的叛乱还需要平息。 此时大唐可调动的大部分军队都被李靖带去了青海,虽然吐谷浑战事大局已定,伏顺已经归降,可毕竟伏顺不是伏允,无法象伏允一般能号令各部落立时放下武器,投降大唐。 李靖还得率军镇压一些不听伏顺号令的吐谷浑部落。 而且,从青海至松州的路程还不如长安至松州更近。 李道彦退至松州的残部仅余不足三万人,兵疲马倦且士气低落,需要时日修整。 幸好有唐以来,为了防范吐蕃、吐谷浑、党项等外族,松州做为边陲重镇,一直驻有重兵防守,才暂时抵挡住了党项人的攻击。 朝廷急需要派宣抚使前去抚慰军心,同时也传达对李道彦的惩罚旨意。 所以,只能动用一部分禁军,与邻近州县调来的府兵混编成三万大军,前去松州支援。 朝中大部分名将都随李靖出征了,所以李世民与众臣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尉迟恭的身上。 这些年,李世民已经很少用尉迟恭了。 虽然尉迟恭玄武门之时,立下大功,可尉迟恭恃功倨傲,连李道宗等人都敢说打就打,这让李世民心中起了戒心。 这些年凡有战事,李世民宁可任用李靖、李勣等人,因为这二人性情沉稳,懂得自律。 尉迟恭多年没有立功了,自然也不会推脱这个翻身的好机会,身为武将,在他看来再没有比战场更能建功的地方了。 可尉迟恭却出人意料地向李世民提出了一个非份的要求。 “皇上,要臣出征可以,但臣要向皇上讨要一个人。” 李世民自然无有不应,对他来说,眼下再没有比支援松州更重要的事了。 “讲。” 尉迟恭开口前,瞄了李沐一眼,李沐冷不防地心中一抽,暗道不好,这老小子不会是想借公事报复自己吧? 果不其然,尉迟恭向李世民说道:“臣要的就是李沐。” “嘘……。”殿中诸臣们闻言都窃窃私语起来,他们都是人精,连李沐都能想到的,他们何尝想不到。 李世民听了,也自然想到了尉迟恭的用意,他迟疑道:“李沐年龄尚小,且直道一事还得由他督办,恐怕……。” 尉迟恭却进言道:“皇上,想李沐初来长安之时,就以三千击败五万之赫赫战功震动朝堂,被皇上封授重赏,怎么如今大唐需要他出力时就不能了?” 说完转过头来,脸带戏谑地对李沐问道:“李沐,你以为如何?” 李沐骑虎难下,一时被逼到了墙角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