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基于上述的理由,在修养一段时日之后,在云门事变发生的第二年为了杜绝新朝建立初期逼僧还俗,强占寺院庙宇,田产等事件的发生,并带领佛教大众拥护中央政权,已经一百一十三岁高龄的虚云老和尚接受中央邀请,携弟子佛源、觉民,以及中央派来迎接的护送人员起程北上,开始这华夏佛教协会的成立筹备工作。
在一九五二年九月二十五日,首都佛教界在广济寺举行盛会,欢迎虚云老和尚进京弘法,并恳请老和尚担任广济寺方丈,而虚云和尚以年老辞谢,同年十一月四日,华夏佛教协会发起人会议于北京召开,汉、藏、蒙、傣等各大民族佛教徒派代表参加,虚云老和尚被推举为第一发起人。
而后在向中央政府的呈书中,虚云和尚力请中央政府规定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提出了不许再拆寺院、毁坏佛像,焚烧经书,不许强比僧尼还俗等寺院保护管理办法,政府采纳同意当时这华夏佛门因多年战乱,倭寇入侵的缘故,这宗门法师大多离散,各自另起炉灶,开创一门,佛门中是门派众多,这互相敌视的也是不少,在当时的那个状况之下,想将众多佛门中人整合在一起,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在当时也正是因为有虚云老和尚在,由于他身挑五家法脉,禅宗泰斗的身份,才压得住阵。
当时佛门之中很多门派的事情意见分散并不统一,对于成立代表整个华夏佛门的协会的事情并不是完全同意,正是依靠了虚云老和尚来压阵,并居中调节,又有圆瑛法师与赵朴初居士从旁协助奔走,这华夏佛教协会才最终得以建立,当周宇知道这一段历史之后,认为,这华夏道门之所以以本土宗教的身份,在现在的发展还比不上外来佛门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来自于此。
当时新朝建立,这因为战乱的缘故,其实当时华夏的宗教界也算是一张白纸的,可以说是最好发展的时机,只要操作得当,这道门重兴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当时由于历史的原因这原本算华夏道门魁首的当代嗣汉天师府天师,因从龙失败,这带领这嗣汉天师府的道门精华,渡海远赴夷州,使得道门之中没有了领袖,但是这华夏道门之中也有一些领军人物,如岳崇岱、陈撄宁、易心莹、乔清心、孟明慧等,但是他们是绝对比不上这虚云老和尚在华夏佛门之中的威望的。
直到一九五六年夏,岳崇岱方丈有鉴于华夏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皆建立了全国性爱国宗教团体,这些原本不是华夏本土宗教的教派都成立了协会,惟身为华夏本土宗教的道教仍如一盘散沙,未建立全国性爱国宗教团体,乃与全国各地区道教界知名人士联络,倡议建立中国道教协会,但这时间上就晚了许多,使得这道教协会本就有一些先天不足。
虽说在后来这岳崇岱方丈提议得到各宗派、各名山宫观知名人士赞同后,于是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六日于北京举行了发起人会议,并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筹备委员会”,岳方丈为众望所归,被推选为筹备委员会主任,可是这成立一个代表整个华夏道门的统一的协会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因为其实在此之前华夏也是有道教协会的,在一九一二年,燕京和沪市曾分别成立了以全真派为主的“中央道教会”和以正一派为主的“中华道教总会”。此为道教界筹划建立近代式教会组织的开始。但也正是由于这么一个根源所在,这道门之中南北对立的情况也就更加明显了,而这一种对立情绪也就带到了这新成立的道教协会当中。
当时由于这身为正一派领袖的嗣汉天师远遁夷州,这正一派群龙无首,当时正一派可是统合了华夏南方诸多道门的,那与龙虎山同为符箓三山的阁皂山阁皂宗、茅山上清派也归于这正一门下,为正一派支流,而像这周宇这样断了传承的净明道,还有其他在南方传道的清微派、神霄派也统统归于正一门下,为正一派的支流,可以说当时正一派的势力还是非常强大的。
可是由于正一领袖远遁夷州,使得在这次成立华夏道教协会筹备委员会的人员当中,这一共有二十三人,除了几位居士之外,这二十三人之中,只有两位正一派的修士,其他全为全真教中人,而在华夏道教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上有代表九十二人,但包括居士在内,只有六人为正一派修士,其他全是全真教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到了第二界理事会的时候,出席会议的道教界代表九十九人,其中全真派八十五人(坤道一十二人)、正一派十四人,这才刚刚过了十分之一的人数,这怎么会让正一派的修士满意,也正是由于这么一个原因,在华夏道教协会成立之后,这内部就极不稳定,这时常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而此时这华夏佛教协会已成立了多年,在虚云老和尚的压阵之下,这发展十分的平稳顺利,而道门协会本就成立的时间本就晚,再加上又无像这虚云老和尚一样的泰斗压阵,发展极为不顺,在好不容易将各个道门之间的矛盾理顺之后,却又遇到了那一场畅达十年的浩劫,而佛门却依靠这一段时间的积累,在浩劫过后迅速发展,很快就超过了道门,形成了现在这佛门压过道门的局面。
华夏佛教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