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萧家洼村一片静谧,唯有萧勤有老汉家的院子里还亮着大灯,一片热闹。
萧磊带着乔乔和王诚义赶在晚饭时分回到了老宅,因为提前已经给村委打过电话,萧年禄早早就让老婆李牵弟备下了饭。
进门之后,萧磊带着两个同事拜见了自家爷爷奶奶,和二叔二婶儿问了好,把最小的弟弟萧焱提溜过来玩闹了几句之后,就在乔乔那“饥肠辘辘”的眼神的催促下,领着他们上了饭桌。
李牵弟对这个侄子从小就疼爱,现在他们家买下了铅笔厂,萧年禄老老实实把萧磊在其中的关键作用说给她听,她起先不信,直到见到了萧磊所写的详细经营计划,才相信了丈夫所言,对这个侄子的疼爱里又添了几分感激。
这顿饭她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做年夜饭还下功夫,婆婆给她打着下手,煎炒烹炸,汆拌腌蒸,足足做了十六道菜,实打实的二八席面,让萧磊受宠若惊,让乔乔口水长流。
自家人,不客气。三个人六天来奔波劳碌,吃饭都是对付一口,此刻见了这些美味,哪里还能按捺得住,敞开嘴叉子,甩动后槽牙,正如风卷残云,恰似晚潮卷沙,不一会儿就吃得直愣愣坐在椅子上,肚子鼓得弯不下去腰。
看看手边一口没动的酒,萧磊和王诚义对视一眼,哈哈大笑。乔乔放下筷子回过神来,看看面前空空的碗盘,也不由得羞红了脸。
萧勤有看着狼吞虎咽的二孙子,笑眯眯地吸着烟袋,他年轻时当过民兵,没能干上八路是他一生的遗憾,两个儿子一个招了工,一个留在村里,都没能完成他未竟的理想,终于还是眼前的二孙子替他实现了一多半儿。
虽然这孩子没有参军,可在他看来,橄榄绿的警服、大盖帽的警帽,也挺气派,不比军装差,而且在乡下,警察的威慑力比当兵的可大得多,最近一段时间,村里人知道了萧家的“二闺女”在省城当了警察,遇上萧勤有总免不了道声恭喜,让他大涨脸面。
萧磊的奶奶是个典型的农村小脚老太太,除了萧磊他们家,她这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只是镇上,连县城都没去过,虽然她见识少、没文化,可她善良、朴实、勤劳,对四个孙子都疼爱的紧,尽管二媳妇就在跟前,但她还是亲自坐在萧磊旁边,不停地给他挟着菜,连声说这孩子瘦了,忙不迭地吩咐李牵弟收拾吃食,要给萧磊带上。
吃罢了饭,泡上茶水,李牵弟又端来瓜子花生柿饼红薯干,虽然平日里这个时间全家人都已睡下,但今夜却都半点睡意都无、萧焱在院子里跳上跳下,嘴里还嘟囔埋怨着二哥不够意思,回来不穿公安局衣服,连枪都不让他摸。
围坐着喝茶消食,乔乔眼大肚小,看着一桌子零食,揉着肚子跟自己着急,忍不住踢了萧磊一脚,小声说道:“咋不早说还有这些好吃的,现在可好,光眼馋了,我不管,走的时候你可要给我带点儿。”
萧磊无语,连连点头答应。一旁的李牵弟看见二人的交流,轻轻拿胳膊肘捅了捅萧年禄,眼神冲这对小年轻瞟了瞟,嘴角挂着暧昧的笑。
萧年禄先是不懂,接着又恍然大悟,偷偷跟自己的老娘耳语几句,老太太笑着起身,急急忙忙走去隔壁屋子,不知在忙些什么。
萧磊和萧勤有还没说几句,萧年禄急急插进来,把铅笔厂现在的情况事无巨细地跟萧磊说了一遍,一旁的乔乔感到好奇,向坐在旁边的李牵弟询问,李牵弟赶紧把铅笔厂一事的前前后后向她解释,听着萧磊那些奇思妙想和周密的计划,乔乔耳朵冲着李牵弟,眼睛却直勾勾盯着正在和萧年禄侃侃而谈的萧磊,恰好萧磊扭头端茶,两人的眼神一碰,乔乔慌忙低下头去,只觉得两个耳朵发烫,脸上也热了起来。
原来,我对你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啊,小石头,你还有多少秘密等着我去发现呢?
……
萧家的老宅不小,齐整整三间窑洞,还有五间砖房,爷爷奶奶住正窑,萧年禄两口子和萧焱分别住在两间配窑,剩下五间砖房平时空着,过年时萧年望和妹妹萧年珍两家回来就住在这里。
夜已经深了。萧年禄安顿好了王诚义,李牵弟带着乔乔去了萧磊兄弟往日住的屋子。萧焱缠着萧磊,非要他睡自己那屋。
老两口既舍不得孙子熬夜,但又想多和他说会儿话,萧磊感觉到他们矛盾的心情,故意笑着说:“爷爷,奶奶,我路上睡了一下午,一点儿都不困,你们要是不累咱就多坐会儿好不好?”
老太太闻言大喜,连声说着不困不困,伸手摩挲着他的脸,问着他在省城住得惯不?吃得惯不?
萧磊耐心地回答着奶奶的问题,一边问起他们的身体,又问起地里的庄稼。
萧勤有吸着旱烟看着老伴儿和孙子交谈,也不插话,美滋滋的。只有当萧磊问起庄稼时,才开口说道:“今年雨水不多,玉茭长的一般,不过咱家种的不多,咱这儿今年时兴种棉花,我跟你二叔多种了些,估计一亩地能上300斤,就快收了,等年前给你妈送去,絮上几床新被,估计你家的被子也都该换了。”
“哦,种棉花可辛苦,我二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