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了困扰,郑风又想起了刚才上船遇见的李平山和杨兰,于是问道:“对了!你老师和师母是怎么回事?你们好像对他们不设防,居然把他们带到香港来,你们就不怕泄密吗?。”
“还不是你惹的事!”林晓先打了一个埋伏,见郑风云里雾里,又笑道:“你不是拐了一帮子搞电子的老头回来搞你的电子厂吗?有了你的前车,林清就随了后辙,他就学着你的做法,把自己老师的老师给弄到了岛上,准备搞他的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专业在原时空的大陆中国是新兴的学科,教科研的水平有限,专业课设置不是很成熟,在四年的时间里既要掌握生物技术,又要掌握生物技术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所学科目繁杂,在生物科学专业课和工科知识学习方面都存在深度不够的问题,学成后不能满足就业领域要求,本科毕业工作前景不是十分明朗。
但有利有弊,生物工程属于综合交叉发展学科,可以转向生物,制药,食品等相关领域断续深造,读研比例和读研选择余地都非常大,而且硕士毕业后会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由于生物工程属于还在发展中的广阔前程的学科,国外很多著名大学都很注意生物工程的发展,所以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后,不仅在国内有大量保送进入各学校、各科研院所读研的机会,而且出国深造的机遇也很大。
林清选读生物工程专业原本就是为了读研后找个好职业、好工作或出国求个发展,只是没有想到时空‘虫洞’给了他来到1963年时空的机会,林清马上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生物工程已经不是好就业的问题,而是个名利双收的专业。
生物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兴起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在六十年代初根本就没有系统的生物工程概念,生物工程理论更是一张白纸,林清只需要拿出一点课本上简单的概念和理论就会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林清从知道时空‘虫洞’里的时空是1963年,就开始着手自己名利双收的计划,但在实施过程中他马上发现凭着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抄个论文混名声还可以,甚至拿个诺贝尔生物或化学奖都有可能,但要想在生物、制药、食品等领域马上形成产业获利则是力所不能及,这让林清非常的失望。
直到郑风引入一帮退休大爷搞电子产业,林清才想到的请外援的主意,把自己的师爷忽悠到了1963年的南沙,让他带着自己搞制药,准备通过人工方法进行基因重组得到人工胰岛素、干扰素和乙型肝炎疫苗。
郑风的师爷刘建华是老三届,下过乡,种过地,并在插队的农村成了家,还有了一个女儿,1977年恢复高考时上的大学,后又公费出国研修生物化学,学成回国后一直从事教学和药物科研工作,从事过多种疫苗和胰岛素的研究,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能力,只是没有甘忠如的机遇和巨大的资金支持,才默默无闻。
当然,刘建华能力也可能没法和甘忠如比,但来到1963年就是绝对的大神级专家,创新可能不足,但复制原时空技术的能力绝对会是把好手。当下穿越一家的产业发展首先要着手的就是复制,创新完全可以有打好基础后再说。到那时候,协助刘建华不断复制原时空技术的本时空技术人员中,保不定就会有一个大才出现,负担起未来创新的大业。
刘建华的农村老伴前年得病去世,女儿早已成家,而且远在加拿大,是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的老人。回1963年时空准备打劫日本大船的林南洋一听刘建华的情况,觉得刘建华即使留在1963年时空,也不可能繁衍后代,对穿越一家的发展不仅构成不了影响,而且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于是林南洋找刘建华把穿越的事情谈开了,刘建华先觉得这个时空穿越的事不靠谱,不信林南洋所言,林南洋便领着刘建华见到了正在岛上测绘南洋1开型涡扇的本时空大陆中国的专家。
核实了这个时空真是1963年后,刘建大喜,林南洋提什么条件他都答应,他的条件只有二个:一是他只管搞研究做学问,所需要的资金林南洋要无条件满足;二是研究成果要署名刘建华,最起码他刘建华的名字也应该是第一署名人。
这样的条件对于林南洋来说,根本不是问题,立马就答允了。
于是两人达成了协议,林南洋满足刘建华的资金和署名权的要求,刘建华必须绝口不提时空穿越的事,必须终身为南洋兄弟集团服务,而且不得干预科研学术以外的一切事务。
协议一经签订,双方皆大欢喜。
刘建华喜的是有了扬名立万的机会,这是他人生最大的追求,到了六十多了,原以为没有了指望,没有想到老了老,倒来了机会,而且是一个能让他刘建华载入这个时空科技史的机会。他将成为这个时空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学旅程碑式的人物,在刘建华看来,没有什么能比这个机会更重要的了,包括他自己的生命和自由。
林南洋喜的是找到了一种穿越一家快速的发展捷径。来自2012年的林南洋,当然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