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时空的时候,郑风一直想不通像王石、张朝阳那样的大老板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搞登山,一度还怀疑他们是通过炒作这个‘行为艺术’来达到广告的目的。
到现在郑风才明白,生意到了一定的程度,上层的领导者就彻底脱离了实干的基层,需要做是只是决策,要付出的也就是创意而已。
而郑风有着穿越者的优势,创意随意从脑袋里取就可以了,决策按照原时空的发展进程定就成了,根本就没有一点的难处和问题,所以相比原时空的王石、张朝阳,工作压力更小,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更是更多,过得也应该是更随性、惬意。
但这段时间郑风随性随大了,反而让自己失去了自由!
“咔!许文强的头抬得太高了,下巴收一些,好!就这样!咱们再来一遍……”
“咔!好!这一遍不借,我们可以正式开始了……”
指挥的是导演李翰祥,被他指挥得团团转的‘许文强’就是郑风。
李翰祥接拍《上海滩》后,与郑风这个编辑研究了二天剧本,发现郑风对人物的性格分析、形像设计都很有见地,对剧情的场景、分镜头甚至镜头的切换都成竹在胸,李翰祥有一种找到知音的感觉,对郑风是越看越喜欢,越喜欢越觉得郑风设定的高大、俊冷、潇洒的许文强就是以他自己为原型的,所以热切地邀请郑风自己来演许文强这个角色。
原时空为文艺青年的郑风,来到本时空还是非常情绪化,那里经得起李翰祥的引诱,一失足就失去了自由,成了被李翰祥支配的演员。
郑风为拍摄《上海滩》做了大量的工作,反复观看了1980版的原片,决定演许文强后,只抱着一个播放器反复揣摩周润发塑造和许文强形象,原以为自己能在拍摄中轻松驾御自己饰演的许文强的角色,没想到远不那么一回事。
可以说拍摄的前一个星期就是磨合期,磨合角色,磨合导演与演员、演员与演员之间的配合,不仅进度慢,还费神、费力、费时间,为了减少浪费,每个镜头都是在试演好最遍,直到李翰祥满意后才正式拍摄,让郑风身心疲惫,事前和一切美好憧憬都破碎了,只剩下煎熬。
这种煎熬一直到十天后才有所缓解,半个月过去了郑风才完全卸掉了压力,开始有了入戏的感觉,但此时郑风接到了雪片一样飞来的邀请函,都是邀请郑风和林清、刘建华师徒讲学的,郑风在半导体、集成电路方面公布的成果和林清师徒发表的有关生物工程方面的理论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而欧美和日本的大学反应最快,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作出了反应。
对这一现象,夕阳红专家协会的意见是积极应对,同意郑风、林清去日本和欧美巡回讲学,以扩大南沙特别市的电子信息研究中心和生物医药研究中心在全世界的影响,并利用这个影响吸纳欧美人才来电子信息研究中心和生物医药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
这个任务是郑风梦寐以求的,但把拍摄了一半的《上海滩》扔下也说不过去,于是这些天拍摄组突击赶许文强的戏,加班加点连轴转,让郑风疲惫不堪。
“咔!”
“谁!谁喊的停!站出来……”
随着一声‘咔’,各部门都停了下来,但这声叫停,不是李翰祥喊的,李翰祥愣了一下,马上怒冲冲站了起来,一边大声喝斥,一边巡视诸众,等看到郑风的笑脸时,立刻明白了,喝斥转为苦笑:“三少你也太……”
不等李翰祥说完,郑风已经走到了他的跟前,指着他的身后道:“对不起李导!我四弟来了,我得接待一下,等一下我再补上这出戏。”
李翰祥回身一瞧,一个年青人笑盈盈走了过来,朝他伸出了手:“我是林清!久闻李导演大名,幸会幸会!”
李翰祥连忙回礼,然后又回过身来对郑风道:“三少!没有几场你的戏了,早完早了!要不再坚持一下,拍完了你们兄弟再聚?”
“可以!”不等郑风出言,林清先答道:“三哥先忙!我们中午在车行茶餐厅见。”
看了看李翰祥乞求的模样,郑风也不再坚持,和林清拥抱了一下,寒暄了几句,就又开始忙开了。
“三哥!许文强演得不比周润发差,你不会真在影视这个行当耗着吧?”中午时分,两兄弟在车行茶餐厅共进午餐,林清笑道。
林清一夸,郑风就忘记了拍摄初期的痛苦,心里甜蜜蜜的,得意道:“不错吧?李翰祥直夸我有天赋,不过我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演戏方面,这行当辛苦了,偶尔玩玩票就可以了,还是玩玩剧本、出本书、写个歌来得轻松。”
林清不屑道:“你抄袭当然轻松了,有本事你独立编个剧本试一试?”
郑风理直气壮地回应道:“有经典不抄,自己去写入不流的东西,你以为我傻啊!”
林清笑了笑,又道:“那你不搞自己的专业了?你的专业在本时空可是能改变世界的,你要是专心些,肯定能有大建树!”
这点就是林清与郑风的不同,林清愿意在自己的专业上磨时间,但郑风虽然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