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三国之诸葛风云> 第22章 破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破城(1 / 2)

使团进城后,是不能直接面见天子的,要李傕等人放心才行。如今就出现了这种尴尬局面,使者的意思是,让李傕等人投降,联军不会追究,李傕等人即害怕天子秋后算账,又怕联军攻城。便把使团留下,不让见天子。这就让各怀鬼胎的人有了可乘之机,使团的动向在严密的监视中。就看联军中谁家能让李傕等人安心了。当夜曹操使臣要求单独面见李傕等人,和商量好的一样,李傕等人早就等候多时了。

不知曹操使者都说了些什么,随后诸葛斌的侦卫也来到了将军府请求拜见。李傕等人早就被贾诩告之联军不和,还会有使者来见,也不出意外。使者进的大堂见过各位将军见,其中一人却是文士打扮,便知是主公所说的贾诩。作为使者要是不了解对方的情报简直就是笑话,虽不见其容,但是根据打探的相貌,分辨出是谁对号入座,算是基本功。使团的守卫便是最好的情报来源了,塞点银两,就说不识将军怕被怪罪,不仅拉近关系,还能放松戒备,认为自己胆小怕事。

使者见关键人物在场便开口了‘’诸位将军可知吾主以和人为将?‘’一开口坐上的几位就怒了,不就是吕布吗,你这意思是吾等怕他,来吓唬人吗?李傕面色一冷‘’汝为何意,当吾剑不利乎‘’使者也是害怕,哪有不怕死的,主公让这么说,自己也没办法,还交代自己,若一字不漏,不会有危险。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将军不必如此,且听吾一言,吾身在此处,吾性命将军随时可以拿去,何必急于一时?‘’众人听到使者这么说也觉得有道理,旁边贾诩也劝李傕先坐下,让使者把话说完。也转头提了一句‘’若是令吾等归降,却是不必了‘’使者一看贾诩开口便针对道‘’想必此位便是贾文和先生了,见过先生。‘’然后对左右看了看便道‘’此事重大,吾主交代不可不慎,不知可否。。。‘’待左右退去,使者便道‘’吾主乃雄才大略之辈,非等闲可比,此次虽兵甲十万,非为天子而来‘’

坐上的众将不知道诸葛斌费这么大的劲,又是檄文,又是出兵,不为天子,折腾什么劲。旁边的贾诩也有点惊讶,大概猜出了诸葛斌的意图。长安有三宝,天子,关中和西凉铁骑。不为天子就是为了另外两者了,除了天子,得到了西凉铁骑,就得到了关中。心确实够大,但是这不是一般人能吃的下的。诸葛斌贾诩也听说过,靠琅琊一地,发展到如今两州之地,没有人不忌惮。但是贾诩不认为诸葛斌能独吞这笔巨款,曹操和刘备不会答应的。

贾诩心中有了计较‘’吾等如何相信诸葛斌不会过河拆桥?‘’使者一听有戏‘’曹操多疑,总所周知,刘备汉室宗亲,虽有仁义之名在外,未必能容得诸位。如今天下唯有吾主,气吞山河,群雄畏服,容人所不容。远处不必说,单说此次温侯独领十万大军,远赴千里之外。试问如此气魄,当今天下何人能敌‘’

众将不明白俩人打什么哑谜,使者知道,贾诩心动了,便将诸葛斌亲笔信件交给贾诩,躬身告辞了。李傕郭汜等人见贾诩眉头紧锁,便问道‘’文和先生,诸葛斌何意“‘’无它,招降而已‘’‘’哼,果然不是什么好人‘’‘’是啊和曹操一路货色,不安好心‘’‘’吾等如何是好,如今兵临城下,破城之日不远矣‘’众人议论纷纷,都是愁眉不展。虽然知道结果,但是还心存侥幸‘’不然绑了天子,以作威胁‘’‘’大不了鱼死网破‘’又是一阵吵闹。

贾诩不得不开口了‘’诸位将军稍安勿躁,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待众人安静又到‘’刘备的使者不必再见了,就说天色已晚,驱散了便是‘’贾诩知道联军不和,但是三人都不是易于之辈,阴谋小道,上不来台面。无论如何,联军都是要破城的,破城之前却无计可施。虽然诸葛斌说的不错,但是不能完全相信,对这种情况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弃城而逃,一是献城而降。

弃城便是无根浮萍,没了天子,便是天下共讨,带上天子,联军必会穷追不舍,无城可守,没有后援,死路一条。如今只有投降一途,既然投降,便要考虑选择哪家了。曹操欲夺天子,自己凭才学倒是无碍,众将却要有个背锅的。况且曹操确实疑心太重,虽是明主,却需小心翼翼。如此比较,投了诸葛斌也许可行。

想通此节贾诩便告诉众人,诸葛斌的意图,和自己的想法。按照诸葛斌的意思,众将和亲信驻守东门,诸葛斌来攻,事情就自然而然了,这也和当初和曹操刘备的承诺一致。事情就是那么戏剧,使团再城内待了数天,见过天子便回了,期间各种亲密交流也只有自己知道了。

使者后来后曹操三人会面,都得到使者的回复,各有安排,便决定:曹操佯攻西门,主力攻南门,刘备北门,诸葛斌东门,没什么说的,全凭本事。

东门城下,吕布前去叫阵‘’五原吕奉先在此,还不开门献城,如此尚能活命,若执迷不悟,待城破之时,休怪吾戟下无情‘’此时城头是李傕,张济二人镇守,按照诸葛斌的说法,张绣,徐晃二人是自己看重的。贾诩当然知道这俩人什么能耐,也明白诸葛斌的意思,吃不下全部,也要把最重要的留住,其他的就听天由命了。李傕问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