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博物馆开放的第一天有很多大人物到场为了安保着想对入场人数有很大的限制且上午又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即使如此依旧接待了一万一千二百三十一位游客。
抽红包!
第二天星期天时没有了大佬在场九龙文化博物馆对于入场人数限制更小些结果当天接待了超过两万名游客。
虽然馆内人头攒动但是并未达到承接上限。
按照建馆时的设计九龙文化博物馆的日游客接待数量上限是六万人次合理人数是三四万人次左右。
只不过九龙文化博物馆毕竟刚对外开放管理方面肯定还比较生疏为了安全着想也不可能彻底放开。
也许运转个半年或者一年九龙文化博物馆会考虑将接待人数限制降到最低。
当然前提是那个时候有足够多热情的游客且九龙文化博物馆对游客依旧有足够的吸引力。
夏禹前世可是听说过与九龙文化博物馆面积相仿的故宫博物馆巅峰时可是创造过日接待游客达到十二万人次的记录!
不知九龙文化博物馆有没有那么一天也许会没有吧毕竟故宫博物馆不仅背靠十三亿人民还吸引全球的游客……
免费开放的第三天到第七天是工作日因此客流量巨降但即使如此每天参观人数都超过万人次。
等到了第八天同样是星期六。
免费开放一周后收费的第一天。
哪怕成人门票是十港币一张儿童半价五港币依旧不能阻挡市民对四千万港币天价国宝的热情。
当天接待人数达到了两万三千二百二十八人次门票收入达到了二十万六千五百多港币。
在九龙文化博物馆外面的惠康超市和7-11便利店日营业额加起来突破三十万港币。
附近由九鼎地产开发公司打造的一条街除了兄弟公司早就租用了以外其他的店铺全部被租光各种餐饮消费等服务业的店铺出现。
一个大型地标性的博物馆直接带动了一个小型商圈的崛起。
……
4月11日星期天。
本应该在家休息的夏禹却带着李茜出现在了新界元朗区厦村乡流浮山。
而在他身旁的不是别人正是港督麦理浩及其夫人麦邓丽婷。
除此之外附近的都是夏禹及麦理浩带来的安保人员。
今天之所以来这是因为麦理浩相邀趁着非工作日打着外出踏青的名义就香江科技工业园之事与夏禹私下商议。
还是那句话虽然麦理浩是港督香江的建设和规划是他的权利但是夏禹的社会地位非同一般且这个计划也是夏禹提出来的夏禹也将会是科技工业园建设的主力所以麦理浩还是想跟夏禹私底下通好气免得政策出来后一而再再而三地更改。
“夏先生我们现在是在这里你觉得科技工业园建在这里怎么样?”
在卖邓丽婷拉着李茜聊天之时麦理浩指着地图上的位置对夏禹说道。
夏禹仔细地看了看麦理浩大致圈定的位置结合脑海中的印象笑着说道:“总督先生您的选择很明智我想这里应该是最适合建立工业园区的地方了。”
说完夏禹抬起头看了看眼前一望无垠的未开发的荒野眼中流露出满意之色。
正所夏禹所说这里确实是最适合建立工业园区的地方。
在夏禹原本的预想中新界最适合搞工业的地方就是元朗区其次才是现在有大型工业园的大埔区只不过计划中要开发的科技工业园具体在哪个位置就没有提供建议。
毕竟元朗区总面积一百三十八平方公里是九龙地区面积的三倍大小是港岛面积的一点八倍一个科技工业园区根本用不了这么大的面积。
想想台省的新竹科技园规划面积都才二十一平方公里似乎到后世时也才开发利用了六点多平方公里而已。
言归正传。
元朗可以说是香江十八个地方行政区域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是香江十八区中位置最西北的一区它位于新界的西北边三面环山地势平坦东至洲头与北区的马草垄相邻南至洪水桥与屯门区的蓝地相接。
元朗是一片平原原来这里是连绵的农田在多山的香江只有这一块平整而广阔的平原在古代这里是一个以渔农为主的乡郊型聚集地居民以耕田或在鱼塘养鱼为生。
虽然元朗区的历史悠久到可以追溯到秦朝但是元朗区却似乎香江出了名的落后区域是贫民区的代名词天水围和南生围便在元朗区。在这里交通极为滞后开发率十分低大部分地区都是田地、鱼塘或者荒野。
内部行政区划方面元朗区由厦村乡、屏山乡、十八乡、锦田乡、八乡、新田乡所组成。
知名度高点的南生围在十八乡天水围则在屏山乡。
夏禹等人目前所在的地方是元朗区西南部的厦村乡。
夏禹不轻不重的吹捧也让麦理浩心情愉悦他笑着说道:“虽然元朗平原区域足够大但是之所以优先选择这里也是考虑到这里与屯门区毗邻有多方面优势。”
“屯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