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德斯肯把李默涵的要求一一记录。比如开膛待击、管型枪身、金属折叠枪托、辅助握把等等。“先生。我们赌上比利时皇家兵工厂工程师的荣誉。一定会制造出令你满意的武器。”
李默涵很满意弗莱德斯肯的工作态度。忽然。李默涵想到了一个人。变问道:“你认识在比利时国营赫斯塔尔公司工作的一个美国人。名叫约翰?摩西?勃朗宁的。”
弗莱德斯肯想了想。点了点头。答道:“我认识他。这家伙是个枪械设计的天才。”
李默涵问道:“那你知道怎么才能找到他吗。”
弗莱德斯肯摇了摇头。答道:“我只知道他在德军攻入列日的时候去了布鲁塞尔。后來回了美国。”
李默涵听到弗莱德斯肯的回答有些失望。不过弗莱德斯肯又说道:“不过。我知道另一个极有才华的枪械设计师。名叫约翰?佩德森。”
约翰?佩德森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格兰德艾兰市的一个丹麦后裔家庭。是四个孩子中的老三。他从小就喜欢武器。对各种轻武器十分熟识。长大后。他成为一名轻武器设计师。來到雷明顿公司工作。期间。他相继成功设计出雷明顿M10卿筒式霹弹枪、雷明顿M12步枪和雷明顿M14步枪。
这样的成绩让轻武器设计大师约翰?勃朗宁对他刮目相看。两人很快成为朋友。并在1917年合作研发了雷明顿M17哪筒式霹弹枪。1918年。约翰?佩德森设计了一款M1903斯普林菲尔德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的改造组件。通过这款改造组件能把M1903斯普林菲尔德步枪改造成半自动步枪。后來。这款改造组件被美国军方测试。但因威力太小而被放弃。
李默涵挺高兴。既然约翰佩德森和约翰勃朗宁是好友。那么找到约翰?佩德森就能找到约翰勃朗宁。李默涵便问弗莱德斯肯如何能找到约翰?佩德森。弗莱德斯肯写了一封信。李默涵立刻发电报到美国。让美国的周明顺帮忙联络约翰?佩德森。
就在冲锋枪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工业园的华商农机公司的项目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继河北唐山中国自产的龙号机车之后。又一个中国自产的火车头下线了。
这个火车头的图纸來自于李默涵手机中一些不完整的二战时德国“战争机车”BR52型机车的图纸。李默涵花了很长时间把这些不完整的图纸临摹下來。然后交给机车厂的工程师们去科技攻关。
BR52型机车又命“战争机车”。是德国根据战时特点。在材料短缺的情况下。设计的一种可以大量生产。易于在条件恶劣的维护条件下维修的一种机车。可以快速、廉价的大规模生产。而BR52又是“战争机车”之中最成功的、最著名的机车。同样也是最简单的、效率最高的机车。
由于李默涵临摹的图纸比较粗糙。而且华商农机公司虽然和美国公司达成了合作合资协议。但是美国的人员和技术力量尚未到位。因此。制造出來的火车头在性能和BR52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可不管怎么说。至少也算是能自产火车头了。
这种机车在设计时采用了较低的轴重使得它具有了极高的通用性。可以在各种干线或支线上广泛使用。在设计中通过改进锅炉、炉床的结构和大、烟管的布置形式。采用新型过热管和复式汽阀。在不增大锅炉尺寸的条件下。扩大了蒸发、传热和过热面积。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采用高强度合金钢火箱板。提高锅炉汽压到兆帕。因而机车的功率较大。保证满足快速起动、长时间运行的和多拉快跑。导轮和从轮的双轴转向架还可以保证机车安全、平稳地通过半径曲线。因而机车可以在建筑标准偏低的中国铁道线路上行驶。
为了表彰机车厂工人和工程师们。李默涵特地下令让这些工人和工程师们把名字刻到这个火车头上。
这个火车头在陇海铁路上进行了试运行。情况十分良好。参与建造火车头的德国工程师十分佩服这个火车头的设计理念。一再追问是哪个设计师的手笔。
实际上。除了李默涵的那套极为粗糙的图纸和华商车辆的工程师、技师之外。参与完善这个火车头设计的还有包东升、尹华栋、蔡容峰。杨济川、以及华商公司的控股公司上海王岳记机器厂、上海万昌机器厂、上海瑞昌机器厂、上海大隆机器厂、 上海荣锠泰机器厂、上海协大机器厂钱镛记电器厂的一批技术骨干。
所以。对于德国工程师的问題。总经理穆湘玥的回答是“这个设计师名叫中国人。”
耿直刻板的德国人工程师一下子沒反应过來。但是很快就回过味儿來了。他们竖起大拇指。不住地称赞道:“中国人。Schlau(聪明)。”后來。德国工程师把这个火车头的设计带回了德国。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良。在德国的工业技术和科技力量下。这个火车头终于成为了一代名车BR52。
李默涵信誓旦旦地对车辆厂的工人们保证。说将來不光全中国都要跑咱们车辆厂产的机车。就是外国。也会用我们产的机车。牛皮是吹出去了。但是要怎么变成现实呢。
就在这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