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铁血大军阀> 183.经济的计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83.经济的计划(1 / 2)

李默涵依旧一袭白西装。混在人群里转悠。忽然。迎面走过來一个人。此人四十多岁。身材精瘦壮实。剃着一个板寸头。显得很精神。上身穿一件对襟的短褂。下身穿藏蓝色裤子。脚上是一双布鞋。虽然打扮普通。但衣服用料和做工都很考究。

这人走到李默涵面前停住了。笑着问李默涵道:“这位朋友。能借个火吗。”

“可以。”李默涵从口袋里掏出火柴。划燃一根帮对方点烟。

只见对方掏出一支烟。却不是那种洋烟。而是自己用烟叶卷出來的。点燃之后。气味浓郁却不呛人。

“谢谢啊。”那汉子眯起眼睛嘿嘿一笑。然后抱拳向李默涵说道:“我是济南宏巨染厂的老板。我叫陈寿亭。这位朋友怎么称呼啊。”

李默涵莞尔。觉得眼前的陈寿亭和《大染坊》里的侯勇长的一点都不像。李默涵答道:“我是山东督军李默涵。”

陈寿亭一愣。随即咧开嘴。爽朗地大笑起來。“小伙子。这种玩笑话不好乱说。当心被人听了去。是要惹祸上身的。”

李默涵也笑了。说道:“现在不是前清了。又沒文字狱。难道还会因言获罪。”

陈寿亭一脸的无奈。说道:“什么民国。什么前清。当官的还是那批人。换汤不换药。对了。你是做什么买卖的。”

李默涵苦笑了一下。说道:“陈老板。我真是山东督军李默涵。”

陈寿亭的表情呆住了。他皱起眉头仔仔细细地把李默涵从上到下看了一遍。“你真是督军。”

李默涵反问道:“我哪里不像吗。”

“年轻~真是太年轻了~。”陈寿亭还是一脸的不信。“虽然我听说这个李督军少年得志。长得一表人才。但是你还是太年轻了。”

正说话间。就看到石绍先和一个中年人走了过來。和石绍先一起过來的那个中年人冲着陈寿亭说道:“哟。小六子。你已经和督军大人认识啦。那倒好。省得咱们为你引荐了。”

“啊~。苗哥你怎么不早说。”陈寿亭赶紧把手里的烟扔到地上。用脚拧灭了。然后摸着后脑勺。一脸憨直地冲李默涵笑。说道:“我这有眼不识泰山。督军大人你赎罪。”说着就要给李默涵行大礼。

“不必多礼。”李默涵一把拉住陈寿亭

石绍先走了过來。指着与自己同來的中年人。说道:“督军。我为您引见一个人。济南济源粮栈的老板苗世厚。”

苗世厚字德卿。山东省桓台县人。1894年。苗世厚与索镇的油店大户荣仲森合伙开了一家聚恒油坊。到1898年即获利3000两白银。两家各分红利1000两白银。这时。索镇流传着“要发大财还得去济南”的说法。苗世厚、苗世远颇为心动。于1899年与郑金声、杨育轩各出银1000两白银。有苗世厚、苗世远道济南泺口开设粮栈。

1906年。苗世厚和荣仲森决定以索镇恒聚油坊6年的红利4000两白银作底金。在泺口再开一家恒聚和粮栈。由苗世厚任经理。苗世远任副经理。从此。两个粮栈互通信息。相互配合。在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位置。几年间苗家又获利5000两白银。1910年。又以这5000两白银作底金。在泺口开设了苗家独资企业公聚合粮栈。由苗世远任经理。这是正值辛亥革命前夕。时局不稳。合资的荣、郑、杨三家怕粮栈遭受损失。要求分伙或退股。经协商。索镇的油坊归荣家经营。济南的粮栈归苗家经营。同时退还郑、杨两家的股金和分红。为了便于经营。苗家撤销了恭聚和与恒聚和粮栈。只保留了泺口的公聚和粮栈。同时于1911年在济南火车站附近开设了恒聚成炭栈。这是。济南的交易中心已经从泺口转向了商埠。苗家抓住这个机会。于1912年在经一纬四路建了30间营业楼。又将炭栈改为粮栈。由此。苗家的粮栈生意进入了辉煌期。两年后。苗家的粮栈获利近50倍。苗氏由此登上了济南粮栈业霸主的地位。并在长达22年中独揽广帮生米生意。

李默涵打量了一番苗世厚。眉宇间流露出一股儒商的味道。据说此人是《大染坊》里苗瀚东的原型。按照小说里的说法。这位苗先生还留过洋。于是。李默涵主动伸手和苗世厚握手。“苗先生。久仰久仰。”

苗世厚很自然伸出手來和李默涵握手。笑道:“幸会。幸会。”

李默涵提议找个地方坐下來喝茶。其余三人自然沒意见。于是四人找到一家茶楼。进了楼上雅间。并吩咐伙计不许任何人进來打搅。

众人落座之后。便开始畅谈对于这次展会的一些想法。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就谈到了政治上。李默涵就趁机开始推销自己的国家主义政治观点。

苗世厚说道:“对于督军撰写的《我的国家主义观》一书。不才苗某也拜读过几章。只是觉得如今人人都谈共和。而督军却在书中鼓吹集权于一人。岂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另外。袁世凯想要称帝集权。督军你也是起兵讨伐的。为什么又在书中做如此自相矛盾的说法呢。我很怀疑。一个国家如果掌握在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首领手中。这和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