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再度进入阵地战。
1916年8月。罗马尼亚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9月德、奥、土、保军队从南北两方联合进攻罗马尼亚。12月。首都布加勒斯特陷落。
在海战方面。英国利用海军优势。把德国北海舰队封锁在港口内。以保证海上运输的安全。德国自1915年2月开始使用潜艇战。1916年5月。德国企图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决定派北海舰队出击。5月31日和6月1日。德、英舰队在日德兰半岛以西海面遭遇。发生激烈海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上战斗。英国出动了各种舰只151艘。德国出动101艘。战斗结果。英舰损失14艘。死亡6000余人。德国损失11艘。死亡2500余人。尽管英国损失较重。但德国舰只仍不得不退回海港。英国依然保持制海权。直到大战结束。德国主力舰队一直停在军港里。不敢到海上进行较大的战斗。
由于染料之战波澜不惊。于是国人的注意力依旧在新上任的段祺瑞政府身上。
段祺瑞首先是裁撤了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这是袁以总统的身份抓军权的机构。袁在世之日和段闹得最不愉快的。就是这个机构。黎当总统。段自然不能再让这个机构存在。所以首先废除了它。随即。段祺瑞命令徐树铮为国务院秘书长。令王式通为国务院参议。徐树铮是段的智囊。倚为腹心。却又是袁所最憎恨的人。段出任国务总理时。就为了要派徐树铮为国务院秘书长而和袁闹得极不愉快。现在是段的天下了。徐树铮当然要先掌大权的。这正合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古话。
紧接着。段祺瑞又下令裁撤京畿军政执法处。这是袁的特务机构。也是被各方最痛恨的机构。段为了收揽人心。所以先裁撤了它。随即又废国务卿名义。仍恢复国务总理。裁撤参政院和平政院所属的肃政厅。
之后便是北洋政府人事大改组。外交总长、交通总长曹汝霖。内务总长王揖唐、海军总长刘冠雄、司法总长、农商总长章宗祥、教育总长张国淦辞职照准。以唐绍仪为外交总长、许世英为内务总长、陈**为财政总长、程璧光为海军总长、张耀曾为司法总长、孙洪伊为教育总长、张国淦为农商总长、汪大燮为交通总长、段祺瑞自兼陆军总长。唐绍仪未到任以前陈**暂兼外交总长。张耀曾未到任前。以张国淦兼司法总长。
随即再局部改组。以孙洪伊为内务总长、范源濂为教育总长、许世英为交通总长。改派谷钟秀为农商总长。张国淦转任总统府秘书长。
7月6日对于各省军政首长的名称加以修改。在官制未定以前。各省督理军务长官改称督军。民政长官改称省长。令张作霖为奉天督军。孟恩远吉林督军。李默涵山东督军。赵倜河南督军。阎锡山山西督军。冯国璋江苏督军。张勋安徽督军。李纯江西督军。李厚基福建督军。吕公望浙江督军。王占元湖北督军。陈宦湖南督军。陈树藩陕西督军。蔡锷四川督军。陆荣廷广东督军。陈炳焜广西督军。唐继尧云南督军。刘显世贵州督军。令朱家宝为直隶省长。郭宗熙吉林省长。毕桂芳黑龙江省长。田文烈河南省长。沈铭昌山西省长。齐耀琳江苏省长。倪嗣冲安徽省长。戚扬江西省长。范守佑湖北省长。张广建甘肃省长。杨增新新疆省长。朱庆澜广东省长。罗佩金广西省长。任可澄云南省长。戴戡贵州省长。胡瑞霖署福建省长。李默涵兼署山东省长。张作霖兼署奉天省长。吕公望兼署浙江省长。陈宦兼署湖南省长。陈树藩兼署陕西省长。蔡锷兼署四川省长。令朱家宝兼署直隶督军。毕桂芳兼署黑龙江督军。张广建兼署甘肃督军。杨增新兼署新疆督军。令湖南督军陈宦迅速赴任。未到任前以陆荣廷暂署。广东督军陆荣廷未到任前以龙济光暂署。令授李烈钧勋二位。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直到这道政令的发布。李默涵算是名正言顺地把山东军政大权抓到了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