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文武冒着深秋的寒露在皇宫外面等了许久,官帽官衣都被露水打的湿漉漉的犹自不觉,那个时代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毁却,除了太监之外的男人,都会蓄着大把的胡子,此时百官不管年纪大的岁数小的,胡子眉毛一把抓全都白凛凛的看着挺滑稽,朝会时间一到,守宫卫士在值班太监取来宫门钥匙之后,将那朱红色满是大铜钉的厚重宫门打开,发出呜呜呜的沉闷响声,最后宫门碰到墙壁之上发出咚咚两声巨响,百官的心随着这声巨响也不约而同的颤抖了一下,然后鱼贯而入,准备迎接新一轮的权力大洗牌。
赵铭现在已是骁骑都尉上党郡守算是地方官员本是不应该在参与朝会这样的事情,但是他还没走马上任为官,现在朝中发生如此大事,作为大汉臣子,自己的老板挂了,留守洛阳等待外方的官吏都要参加今天的朝会。赵铭随在武官队列里面,学着那些前辈们迈着八字步,四平八稳的缓缓的跟着也进了宫。
洛阳皇宫分南北两宫,北宫主要是皇帝还有后妃们的起居之地,南宫却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南宫的正殿是德阳殿,殿高三丈,皇帝的龙椅宝座位于一仗高的陛上就在这可以容纳万人的雄伟大殿里。所谓陛就是指的台阶,天子之陛九级,所以才能达到一仗的高度,现在的古装电视剧动不动就是陛下怎么怎么样,其实这是不对的,按照史料记载,臣与至尊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告之。所以陛下的意思就是指臣属的自称,主要作用是引起皇帝的注意而已。
赵铭望着这宏伟的大殿,心中不由的升起一种强烈的自豪感,这可是公元一世纪末期,咱们的老祖宗们就能造出可以容纳万人的大殿,雕栏画栋,气势非凡,一砖一瓦都是极具细腻工艺的高级艺术品,殿中三人才能合抱的粗大立柱全是用整根的大树加工而成,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那个时代,建设这样的大殿当得起规模浩大这个词。更别提更加高大的朱雀阙,在洛阳城外四十三里的偃师城都能望见朱雀阙巍峨耸立与天相连。想到这般宏伟的建筑在日后被董卓这死胖子一把火给烧成了白地,赵铭不禁暗自摇头叹息,惋惜的很。
德阳殿正中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大水池,水池中的水是活水,由专门的开凿的水道从洛水之中引来的,中间一条小道从正面直接通到九级高的陛之下,这个场景在古装电视剧汉武大帝当中有过非常真实的展现,文武百官按次序分列水池两侧。
何进早已等在德阳殿内,昨日处理皇宫事物一直留在宫中,虽然一宿没合眼,但此时仍然是精神抖擞,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汉灵帝挂了受益最大的就是他何进,他怎么能不高兴,今天的造型依旧是全副的大将军披挂,手握宝剑站在陛下,虽然心中欢喜,但是却不能表现在脸上,何进满脸严肃,却稍微带点悲戚之色,冷冷的看着满朝文武分列左右,百官看到何进如此模样竟然早已等在德阳殿,就知道何进昨晚是宿在宫中的,这在封建时代,除了皇帝,哪个带把的敢夜宿皇宫,可如今何进本就权势通天,灵帝一死他何大将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摇身一变就要变成国舅爷,皇帝年幼,这朝政以后全都得听他姓何的摆布了,大家都这对比十常侍更加专横跋扈的何进毫无办法,唯有暗自摇头叹息不已,可就是有那么一个人看着何进双眼直欲喷火,咬牙切齿的准备跟着权倾天下的何大将军别一下苗头,这个人就是著名的文学家,大文豪蔡邑。
蔡邑,字伯喈是东汉末年有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东汉灵帝熹平四年,京城洛阳出了一件大事,在太学门口,立了一块石碑,内容是官方钦定的《六经》,作为天下读书人校订文字的范本,这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经》。一时之间,太学热闹非凡,每天来观摩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相传最热闹的时候车有数千乘,三十仗宽的道路都为之堵塞,石经的书写者就是这位集东汉大文学家、大史学家、大音乐家、大画家、大书法家等多种大家于一体的大才子蔡邑蔡伯喈,从《熹平石经》发布之后蔡邑之名传遍天下,风头一时无两。连一代大儒马日磾都称赞蔡邑曰:伯喈旷世逸才。
但凡有才的人,脾气都是很古怪的,尤其是这种当代大儒,脾气更是如同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根据《汉书》记载的大概意思是蔡邑这个人为人正直,性格耿直诚实,眼里容不下半点沙子,对于不好的事情,蔡邑总是敢于直言相谏。灵帝在位的时候蔡邑多次出言顶撞刘宏,灵帝对这个倔老头也是又敬又恨,不得已把他安排到太学任个学官教书育人,远远的把这老家伙给支开了。现在皇帝死了,蔡邑虽然是学官,但也在入朝之列,早就听闻何进最近专横跋扈,如今灵帝刚死就敢夜宿皇宫,蔡邑这驴脾气就一下子上来了,怒火烧的他脑仁都疼。
待文武百官各就各位,何进大声宣布道:“先皇旨意,由皇子刘辩继承大统!国不可一日无君,请皇子刘协即位!”
皇位的接班人不用想也知道是何进的大外甥刘辩,现在何进权柄正盛,就算刘宏遗照让皇子刘协接班,有何进从中作梗,这刘协也当不成皇帝。
何进话音刚落,小太监王顺中气十足的大嗓门高声喊道:“皇上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