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小将很嚣张> 第二六二章 一山还有一山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六二章 一山还有一山高(1 / 2)

颜良在众人的注视下,走到地图前,指阳平道:“主公,诸位请看。阳平渡口,地处江中,北有馆陶,东有华县,西有广平,吾意欲自江东去,先后至广平、馆陶、华县,集三地之兵,围攻阳平,便是他赵信有所伏兵,对吾亦无可奈何!眼下江水并非汛期,高堂处有一滩口,正建渡口,虽未竣工,然事出紧急,可先将粮从此地而发。如此,吾集兵马攻打阳平,佯作焦急,实则主公粮食,一应自冀州送来!主公便可将计就计,佯作粮草不继撤兵,赵信必引兵出关来杀,届时,何愁不胜!”

听颜良之言,众人皆一愣!

袁绍更是道:“高唐之处,何事建渡口耶?建做何用?”

颜良奉手道:“启禀主公,前两年二公子做高堂令时,便已下令谋划此事。并叫末将不得擅传,并将那渡口附近五十里范围,尽皆驱逐,用以精兵镇守之。二公子曾有言,高堂有一渡口,主公南下,早晚要用!”

袁绍大喜,道:‘显奕竟如此大才,啊哈哈,吾幸甚!福甚!’

许攸、逢纪等人皆一阵称赞!

袁绍道:“好!既如此,便着公骥引精兵一万,速发阳平!”

逢纪再次拱手道:“主公且慢!在下有一事不明。”

“快说。”袁绍心情大好,语气也欢快的多。

逢纪看向颜良,道:“公骥啊,你说那渡口尚未竣工,能入得多大船只?再有,若想彻底瞒过赵信,江路之上,也要防范。”

“出征前,吾曾亲去看了高堂渡口,运粮之船,走的下,浮的动。再说那江路,末将并未听说那赵信,还有水兵。”颜良疑惑道。

“不可不防,小心使得万年船嘛。”逢纪笑道。

袁绍拍掌,道:‘公骥,汝大胆引兵去讨阳平,江路一事,吾自有办法。’

“诺!”

……

坐在大堂,一直观察着袁绍动静的赵信,额头之上,那叫一个大汗淋漓,心惊胆战啊!若非自己拥有扫描系统,只怕此战,一个错误判断,便足够将自己逼进万丈深渊,无法生还啊!

所幸,自己有个扫描系统,能监察到自己想要的情报。

当即叫来上官秋、陈宫、了空、陈登、陈珪几人商议。

原来,陈登和陈珪投靠赵信之后,得知张辽、高顺等吕布旧部,亦来投靠,竟是不想再出任官员,赵信亲自登门拜访数次,方请得二人辅佐。

二人得赵信传书,便来壶关帮忙。

赵信借迷信斥候之口,将袁绍和颜良所说的事情,皆告知,询问数人,有何对策。

陈宫先道:“某有一策,可致袁绍七寸之命脉!”

“哦?何策?”赵信瞪大眼睛,甚是期待。

陈宫道:‘不论其从何处渡口运粮,既皆仰望冀州发粮,其欲快速而达,必走水路,关键在于江路,可于江上拦之也。’

周仓插嘴道:“可是我方并无水军,如何拦之?”

陈宫哈哈大笑,道:“此有何难!只需往江中投以滚石,必叫他粮草无路而行,滞留江上,再于江道两翼,设以火矢、火油,可尽焚之!”

陈登笑道:‘公台此计甚妙,在下斗胆,言语数句。’

陈宫道:“请。”

陈登道:“袁绍粮草不足十日,公台此计行的早了,袁绍必撤兵,元气不伤,早晚仍引兵来犯!不若拖延个七八日,再断他江路,烧了他粮草,如此,袁绍伤筋动骨,每个三五年,皆缓不过气来。”

众人皆奉手称妙,唯独陈珪神色沉重,久不发言,赵信知晓他必有担忧,便问道:“陈老先生,有何看法?”

陈珪毕竟年高望重,对其看法,众人甚是在意。

陈珪道:“此计妙是妙,然老朽却想,文远、高顺该当如何,能否撑得住周遭广平、馆陶、高堂之袁军合剿。”

赵信道:“此事极易,可叫北面汉升、儁乂、魏坤、魏烈等,引兵南下,攻取博陵,直逼冀州州治信都,吾倒要看看他袁绍,作何反应。”

陈珪道:“从此地至北边渤海,便是日行千里,信至亦要四五日时间,加之汉升集兵出发至博陵城下,亦要数日,作何办法?”

上官秋哈哈大笑,道:“老先生放心吧,吾不用一日时间,便可将信送至汉升手中。”

陈珪哈哈大笑,道:“若如此,此计可行也。”

……

且说颜良引兵,纠结三郡共计四万兵马,兵围阳平,便开始了猛攻,另一面,袁绍粮草,已从信都往高唐而发,此次押粮军官,名唤焦南,是为焦触同父异母的弟弟。

此人擅使大刀,多有急智,是为袁熙的得力干将。此次押粮重任,亦是袁熙极力举荐,为其创造机会立功。

临行前,袁熙吩咐道:“赵信对于江路,必有防备,汝行到华县之处,不可行支流,只可行主流,将粮运至濮阳,再由濮阳走陆路,运至黎阳,如此虽说时间上多了七八日,但却更为稳妥。”

焦南奉手称是,引着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