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充斥着浓浓的哀伤之情,以及对苏轼的怀念和呼唤。
正所谓是“斯人不朽惟知时,时不我知谁为留?”
再联想到苏轼死前,曾要求苏辙亲自为自己写墓志铭的往事……
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叶争流没有对苏辙卡继续研究下去。
她把苏辙卡连着苏轼卡一起,并排放进了自己的卡册。
先让兄弟二人相处一会儿吧。
即使只是两张卡牌的影像,可他们或许已经等待彼此等待了那么久。
叶争流没有着急实验她的新卡牌,她给苏氏兄弟留出了足够的相处时间。
这期间里,她一直在思考着抽卡、玄学和欧气之间的关系。
比如说,她把曹操卡从自己的卡册里拿了出来,情真意切地问候曹老板:“您想念您的儿子吗?就是叫曹植的那个,或者曹丕也行。”
曹操卡:“……”
叶争流感觉,曹操卡好像不怎么愿意理她。
好吧,那她就再换个对象。
短暂的犹豫以后,叶争流又把李贺卡从自己的卡册中提了出来。
她问李贺卡:“你想念你的伯伯吗?就是那个表伯伯、叫杜甫字子美的那个*?”
李贺卡:“……”
李贺卡没有反应。
可能是因为他和杜甫的亲缘关系没有那么近,所以亲情有点淡了,不太有把握。
在连续折戟两次以后,叶争流最终还是把主意打到了已经有过成功经历的苏氏兄弟身上。
她同时一左一右,将苏轼卡和苏辙卡从自己的卡册中拿了出来,然后问他们:“你们想念你们的父亲吗?”
“……”
说完这句话以后,叶争流就期待地大睁着眼睛。她期望两人的卡牌上可以多出来一个新技能,比如写给父亲的诗或者信什么的。
一秒钟过去了。
十秒钟过去了。
半盏茶过去了。
叶争流最终一无所获。
叶争流:“……”
等等,她想起来了。
苏辙给苏轼写的墓志铭里,曾经有“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的语句。
当初苏辙上书神宗,为身陷乌台诗案的苏轼求情时,文章里也有一句“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的恳求。
而实际上,苏洵享年五十六岁,他是公元1066年过世的。
苏辙则在1039年出生。
也就是说,当苏洵离世的时候,苏辙都已经二十八岁了。
——早·失·怙·恃。
叶争流:“……”
李密当年写陈情表的时候,“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这确实是“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但是苏辙这个……
叶争流要是认同苏洵过世得早吧,其实也并不算太早;但她要是说苏洵过世的晚呢,好像还显得她挺缺德的。
所以她没话说了。
“……”
叶争流面无表情地将苏氏兄弟放回了自己的卡册,并且非常精心地安排他们两个跟曹操挨着。
毕竟父慈子孝嘛。
她觉得这三张卡牌之间,应该还挺有共同语言的。
————————————
当然,叶争流自己心里也明白,苏氏兄弟之间买一赠一的操作,恐怕很难被复制。
就拿苏轼卡举例。
不提它为了能够集齐自己的兄弟,竟然初始就有四个技能的操作。
单说苏轼卡上了语文教科书的技能一吧。
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全篇中,本身就包括着“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的诗词背景。
而反观苏辙卡,这张卡牌中的技能二,也就是那句“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叶争流也想起来了这首诗的来历。
这首诗,它是在苏辙去看苏轼的时候写的!
其内容就是在赞扬苏轼治下学风浓厚,目的显然正是为了吹他哥!
叶争流:“……”
要不是她有文化,她差一点就分辨不出两张卡牌之间浓浓的兄弟情。
正是因为两张卡牌之间的关系如此紧密,其他卡牌恐怕难以达到这种境界。
比如叶争流去问曹老板想不想儿子,差点没被曹操卡翻白眼;再比如叶争流去问苏氏兄弟想不想爹,也并没因此就多出一个呼唤苏洵的技能来。
左思右想以后,叶争流感觉,下一对能够复制出这种神级操作的卡牌,大概不是刘柳,就是元白了。
……………………
在留给苏氏兄弟充足的相处时间以后,叶争流决定试验一下新卡牌的技能。
苏家兄弟,这可是两张天阶卡呢。
自叶争流觉醒了天命系统以来,她好像就从未没有过这样欧气十足